▲透過雙能量X光吸光儀(DXA)進行的非侵入性骨密度檢測僅須約5分鐘,民眾可迅速了解自身骨質狀況。(圖/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明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其實隨著大量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台灣髖部骨折率更居亞洲首位。醫師指出,髖部骨折的致死率甚至高於某些癌症,若未經適當治療,骨折後3至6個月內再次骨折的風險將增至5倍。提醒長者應該多注意,可透過「駝、矮、痛」這三大常見症狀自我檢測,並鼓勵65歲以上停經女性、70歲以上男性等具有骨鬆危險因子民眾,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0月20日訂定為世界骨鬆日,以提高全球對疾病的關注。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3年發表的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約每3名台灣女性中就有1人,終其一生會遭遇一次脊椎、髖部、肩關節或腕部骨折,男性則約每5人中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的統計,髖部骨折患者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至24%,遠高於許多常見的癌症,並有近80%的患者失去獨立生活能力。此外,骨質疏鬆性骨折一年內,近半數老年人會再次骨折,二次骨折後的死亡風險更大幅上升。
骨鬆學會理事長、高醫附醫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崇桓指出,骨質量大約25歲達到巔峰,40歲後逐年流失,可將骨本視為銀行存款,年輕時累積骨本,年老時逐漸消耗,尤其是停經後婦女,骨質流失情況更為嚴重。
陳崇桓建議透過「駝、矮、痛」三大常見症狀自我檢測,並鼓勵65歲以上停經女性、70歲以上男性、長期使用類固醇患者,以及50歲以上曾有骨折史或有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的民眾,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及早篩檢與治療。為確保治療效果,應遵循醫囑持續用藥,避免自行停藥,以有效預防骨鬆性骨折。
陳崇桓同時建議民眾,可改善居家環境,保持燈光明亮、地面乾燥,穿著防滑鞋以降低跌倒風險;並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避免不健康的生活形態,也是對抗骨質疏鬆的重要措施,例如抽菸、飲酒、體重過輕等,也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崇桓理事長。(圖/骨質疏鬆症學會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