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就「大腸癌末期」! 醫警告:愛吃4食物易長大腸息肉

▲▼持續腹痛、長時間慢性腹瀉 、血便、發燒、莫名原因貧血等5大警訊,就應該要特別注意。(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腸胃科醫師揭露大腸息肉的4大風險食物,不可不慎!(圖/門諾醫院提供)

記者邱晟軒/綜合報導

現代社會中,大腸癌的發病率日益攀升,且年輕化趨勢明顯。針對這一現象,腸胃科醫師彭彥領提醒,愛吃「高油、低纖、紅肉、加工肉」,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率更高,不可不慎。

彭彥領在 YouTube 頻道「醫NOTE」中表示,大腸癌已連續 15 年成為國人最常見的癌症,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的數據,每年新增病例達 1萬 6829 人,平均每 31 分 14 秒就有 1 人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他指出,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不佳,以及缺乏運動,是大腸癌發病率攀升的主要原因。雖然大腸癌主要發生於 50 歲以上的群體,但近年來年輕患者的數量也在增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談到大腸息肉,彭彥領進一步解釋,大腸息肉分為腺瘤性息肉、發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與大腸癌高度相關,被視為癌前病變,因此大腸鏡檢查時會重點切除這類息肉。而發炎性與增生性息肉則與大腸癌關聯性較低,只需定期追蹤即可。

針對好發大腸息肉的高風險族群,彭彥領指出,家族病史、特定飲食習慣、抽菸喝酒,以及年齡超過50歲的族群風險較高。特別是偏好「高油、低纖、紅肉、加工肉」飲食的人,息肉與大腸癌的發生率更高。

儘管大腸息肉和大腸癌主要發生在年長者身上,年輕人也不應掉以輕心。彭彥領分享,他曾治療過一位30歲的患者,由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最終罹患了第四期的大腸癌。彭彥領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改善飲食習慣、戒菸戒酒,以及保持規律運動,都能有效降低罹病風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