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家暴案通報「親密關係占5成」!被害人仍以女性為大宗

▲▼家暴。(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家暴防治法實施已26年,衛福部指出,家暴通報數逐年攀升,仍以親密關係暴力為大宗。(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家庭暴力防治法實施至今已26年,衛福部公布統計數據,110年至112年親密關係暴力通報案件數各自為7萬328件、7萬5052件、8萬1399件,其中被害人仍以女性為主。不過,105年及109年針對我國18歲至74歲現有或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的全國性調查發現,盛行率有下降趨勢。顯見民眾對於暴力零容忍的意識是抬頭的。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提到,近年民眾因防暴意識上升,政府持續宣導反家暴意識,也讓過往潛藏的黑數逐漸浮上檯面,家庭暴力通報數逐年攀升,其中以「親密關係暴力」為大宗,約占5成。根據衛福部統計,110年至112年親密關係暴力通報案件數分別為7萬328件、7萬5052件、8萬1399件,被害人以女性為主,約占7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秀鴛說,105年及109年針對我國18歲至74歲現有或曾有親密伴侶的婦女,遭受親密關係暴力盛行率所做全國性調查發現,1年盛行率從9.81%下降到8.99%,終生盛行率從24.8%下降到19.62%。她指出,前兩種數據顯現民眾對於知的權益和暴力零容忍的意識是抬頭的。

張秀鴛說明,目前實際成案的比率,TIPVDA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量表評估後開案約占1成,剩下9成中,近一半的婦女都有意識、警覺且願意接受介入,及早預防後續有更嚴重的事情發生。

張秀鴛表示,親密關係暴力基本上是配偶或伴侶,不一定是有婚姻關係,包含了同居關係或非同居關係。另外,110年至112年同性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平均通報件數為1,572件(1,348件、1,509件及1,859件),其中暴力類型以「肢體暴力」占53.5%最高,其次為「精神暴力」占45.5%,「經濟暴力」及「性暴力」各占1%。

張秀鴛說,後續會持續推動「家庭暴力安全防護網計畫」,要求第一線受理通報人員落實親密關係暴力危險評估,及早辨識具高度致命風險個案,並強化跨網絡整合機制,建立對被害人問題需求之整合性評估,及提供強力之安全保護措施。

另外,會依被害人及其家庭需求,結合民間團體發展庇護安置服務、原鄉在地服務、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目睹家庭暴力兒少服務、婦女就業協助方案等,並推動以家庭為中心之一站式整合性方案,提升被害人處遇服務之深度及有效性。

張秀鴛解釋,會研議放寬經濟補助審查機制,考量家庭暴力被害人弱勢處境,刻正於社會救助法修正研議放寬是類對象審查條件,期協助被害人脫離經濟控制權力關係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