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傑酒駕「前晚喝的」 醫:酒精殘留24hrs常見!隔天也別開車

▲▼飲酒,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飲酒可能到隔日體內還有酒精殘留,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男星王柏傑18日下午酒駕和遊覽車發生擦撞震驚各界,後來面對媒體時狂道歉並稱「酒是前一晚喝的」,怎料隔了十幾個小時後都沒有退。醫師指出,酒精在體內殘留情況和飲酒量、個人體質解酒能力有關,其實只要飲酒超過每日建議標準,就有機會隔天還驗出來!殘留24小時很常見,更偶爾還會看到殘留達48小時,建議飲酒隔日還是不要開車比較安全。

王柏傑19日凌晨交保後面對媒體詢問時提到,自己沒想到前一天(17日)晚上喝酒,可以持續到隔天(18日)下午都沒有退,「早上起床我也是就是睡得很好,精神狀態都很好,所以才沒有意識到(酒還沒有退),沒想到隔了十幾個小時,身體裡還有酒精成分,所以真的是很抱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飲酒到了隔日還是被驗出酒精殘留,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馬偕醫院精神醫學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這情況很常見,如果前一天喝太多酒,肝臟還沒代謝掉就會發生,殘留超過24小時很常見,偶爾更有殘留達48小時,一般而言,只要飲酒超過每日建議劑量,隔天就有機會仍被驗出來。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進一步解釋,人體代謝酒精要看飲酒量,還有本身的肝功能、解酒能力強不強。每個人對酒的感受不同,牽涉到腦神經對酒精耐受力,有人喝一點就醉,也有人常常喝酒,耐受力高,即使體內酒精濃度高,可能看起來還是很清醒。另外也和民眾當天的疲勞程度也有關,如果精神很好,耐力也會比較好,如果前一天熬夜,喝一點酒就會倒了。

▲▼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圖/衛福部提供)

▲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圖/衛福部提供)※點圖放大

但是要怎麼判斷隔日是否還有酒精殘存,是否能夠開車?兩名醫師都表示「這很困難」,方俊凱說,除非自己有酒測儀器,不然就不要冒險開車。邱展賢認為,如果前一天喝很多,第二天早上還是有茫茫暈暈、噁心感,代表酒精都還在,就不要開車。

至於市售解酒液會不會有幫助?邱展賢直言,學術上沒有相關資料,唯一知道有用的就是「喝水」,讓酒精可以從小便排掉。飲酒患者到醫院解酒會大量灌點滴就是這樣的道理,一般人則可以是視自身情況多喝水。

根據衛福部公布每日飲酒建議量,成年男性飲酒不超過2單位,女性不超過1單位,1單位等於10公克的純酒精,計算公式為:[飲酒量 (c.c.) X 酒精度數(%)×0.785(酒精密度)/10公克純酒精](簡易算法:[飲酒量 (c.c.) X 酒精度數(%)/12)]。

一般民眾在飲酒場合很難直接觀察、判斷,衛福部有提供6大酒類標準量圖表供參考,以酒精濃度5%的啤酒而例,建議男性飲用不超過508毫升,女性不超過254毫升,另也有以熱炒店常見酒杯為基準畫出可喝的杯數,男性喝4杯、女性喝到2杯就會超標。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