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尿意就去尿」是錯的!醫警告3後果:年輕人感覺不出來

上廁所示意圖。(圖/網友提供)

▲醫師建議不要憋尿,但應適度忍一下,讓健康的膀胱發揮儲尿作用。(示意圖/網友提供)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國人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因此不少人養成一有尿意就立刻衝廁所的習慣,但此舉看在泌尿科醫師眼中超母湯。泌尿科醫師侯鎮邦指出,必須讓膀胱發揮正常的儲尿工作,建議感覺膀胱7、8分滿再去尿。他示警,一旦一有尿就去排尿,長時間下來不僅干擾生活品質,排尿變得又細又弱,甚至會引起膀胱病變,千萬要小心。

林口長庚醫院高齡泌尿科主任侯鎮邦醫師在粉專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發文衛教,「憋尿」和「儲尿」是完全不同的。不論是門診病人、手術後的患者,以及在醫學會學術報告的主張,「我都是支持正常的膀胱,就必須要讓它有正常的儲尿工作」。也就是不要一有尿就去尿,適度忍一下讓膀胱發揮儲存尿液該有的動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尿,尿液,尿尿。(圖/CFP)

▲一有尿就上,恐致膀胱病變、影響生活品質。(示意圖/CFP)

侯鎮邦解析,「一有尿就去上」恐致3大後果,包括讓人患得患失,一天的專注力都在膀胱,嚴重干擾生活品質;再者,當膀胱內的尿液不夠就去尿,其實會增加膀胱逼尿肌的負擔,年輕人可能感覺不出來,但老了後膀胱收縮功能退化,排尿就會變得很弱、很細,甚至滴滴答答。最後,當膀胱的逼尿肌長期負擔增加, 反而會造成膀胱病變、延展變差、慢性纖維化。

侯鎮邦建議,當感覺膀胱7、8分滿時再去尿,強調「這樣不叫做憋尿,也不會導致尿路感染。」並將膀胱排尿比喻為一把弓,正常的拉弓,射出去的箭才會又快又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