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吃飯咬破嘴就得住加護!罕見「河豚病」莫名發腫 7成患者曾誤診

▲▼立委郭昱晴與HAE關懷協會、罕見疾病基金會齊呼籲「反覆腫脹、會痛不癢、懷疑HAE」。(圖/HAE關懷協會提供)

▲立委郭昱晴與HAE關懷協會、罕見疾病基金會齊呼籲「反覆腫脹、會痛不癢、懷疑HAE」。(圖/HAE關懷協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吃飯咬破嘴巴,對於一般人只是小傷,但是對於俗稱「河豚病」的罕見疾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病友可不是這麼簡單。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資深主治醫師徐世達表示,一名40幾歲男性,對於吃飯總是擔心,因為不小心咬破嘴內的肉,喉頭就會腫起使呼吸道阻塞,10幾年來屢次因此進出加護病房。醫師提醒,如果全身各部位經常莫名反覆腫脹,會痛不癢,可能要懷疑是否HAE作怪。

HAE為罕見疾病,盛行率約為3~8萬分之1,主要為家族遺傳、基因突變導致,若父母其中一人有HAE,其子女50%也有機會罹患此疾病,還有25%病例是自發性的基因突變導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身也是台灣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罕病關懷協會理事長的徐世達說明,HAE患者全身會無預警反覆腫脹2~5天又消退,因此又稱作「河豚病」,常見腫脹部位如眼睛、嘴巴、喉頭、肚子、手部及腳,當腫脹位置發生在喉頭部位情況最危急,恐造成呼吸道堵塞,引發致命危機。

徐世達收治那名咬破嘴的男性,最嚴重的時候一度心跳停止,經過三次電擊,猛用急救針、升壓劑才救回來,後來被確診HAE,正確使用藥物才恢復正常生活。除了咬破嘴,有些人是隔天考試壓力大發作、另外有人因為糾紛,收到法院出庭通知書就開始腫。

▲▼HAE常見發作部位,當腫脹發生在喉嚨導致窒息,將造成致命威脅。(圖/HAE關懷協會提供)

▲HAE常見發作部位,當腫脹發生在喉嚨導致窒息,將造成致命威脅。(圖/HAE關懷協會提供)

徐世達表示,HAE發作的誘發因子多變複雜,有可能因為受傷、壓力、感染、賀爾蒙影響、手術或牙科治療、溫度變化、食物或藥物造成發作,無法確定明確的誘發因子,臨床醫師無法幫所有病人辨識和調查出所有可能的致病因子。

據統計,約65%HAE患者曾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其中金魚眼、香腸嘴等症狀與蕁麻疹症狀極為相近,臨床觀察有些患者需8~16年才被診斷出來。

徐世達進一步說明,HAE與蕁麻疹最大的差別是HAE會反覆水腫、以疼痛感為主、曾有腹痛發生,疼痛程度可能類似生產,但不會皮膚搔癢;而蕁麻疹以皮膚疹子凸起、皮膚搔癢感為主。

▲▼HAE患者近7成曾被誤診!金魚眼、香腸嘴與蕁麻疹極為相近。(圖/HAE關懷協會提供)

▲HAE患者近7成曾被誤診!金魚眼、香腸嘴與蕁麻疹極為相近。(圖/HAE關懷協會提供)

至於相關治療,徐世達說,過往沒有第一線用藥時,病人只有依賴二線的雄性激素,但因為副作用,大藥物順從性不佳;所幸經健保署今年3月1日通過健保「長效預防性針劑」給付,患者接受定期治療,可穩定控制病情,發作次數減少將近9成。

HAE關懷協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呼籲「反覆腫脹、會痛不癢、懷疑HAE」,如無預警反覆腫脹,若經就醫排除過敏,也要警覺可能為HAE罕見疾病,建議可至免疫風濕科進一步診斷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