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瘤」險害中風!8旬嬤「頭痛2周」醫手術拆彈 示警6大危險因子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神經影像科主任阮郁修,動脈瘤。(圖/醫院提供)

▲患者因動脈瘤造成劇烈頭痛,醫師手術拆彈。(圖/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84歲的范奶奶日前因為「劇烈頭痛」2個禮拜就醫,經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顱內內頸動脈有顆達4毫米且形狀不規則的動脈瘤,最後透過微創手術栓塞動脈瘤,解除可能因動脈瘤破裂造成的中風危機。醫師提醒,動脈瘤的發生原因包括長期「高血壓、抽菸、高血脂、糖尿病、吸毒、自體免疫疾病病人」,其中更有8成沒有症狀。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神經影像科主任阮郁修指出,「動脈瘤」是人體的動脈管壁長時間因為血流衝擊導致壓力不平衡,產生的氣球狀突起,常見發生部位有腦部、胸部、腹部,發生率女性多於男性,比例為2比1,若是停經後女性則是高達3比1,且媽媽遺傳給孩子的機率也較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有8成的動脈瘤沒有症狀,所以大多病人是在腦部高階影像檢查中檢查出來,至於是否需要積極治療,必須由醫師評估動脈瘤的大小、位置和形狀決定。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神經影像科主任阮郁修,動脈瘤。(圖/醫院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神經影像科主任阮郁修。

而在治療上,動脈瘤只要沒有破裂,大多可以透過血管內栓塞治療,執行方式和心導管雷同,從鼠蹊部大血管置入導管與導絲,將支架置放在動脈瘤口後,再將線圈塞入動脈瘤中,阻擋血流,而後人體的內皮細胞會沿著支架生長,大約半年的時間,栓塞效果就可達到最佳。

阮郁修提到,為避免范奶奶的動脈瘤破裂造成顱內出血,經評估後,透過最新型的雙向血管攝影機,以微創僅0.5公分的切口自鼠蹊部伸入導管,執行支架輔助線圈栓塞手術,阻斷動脈瘤的血流供應,進而讓動脈瘤栓塞,同時解除動脈瘤破裂可能造成的中風危機。

阮郁修主任提醒,動脈瘤破裂就是出血性腦中風,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且會造成肢體上和認知功能上的障礙,因此戒菸、控制血壓、穩定血糖可以預防動脈瘤的產生,若是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接受腦部高階影像檢查,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