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每3至5年要定期健檢,若排便習慣改變且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等情況建議就醫確認。(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最新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肺癌為第一位、大腸癌則居次。而大腸癌其中一個前兆為「排便習慣改變」包括原本順暢者變成便秘等,甚至會伴隨出血。但醫師提醒,「不要看症狀出現才就醫」因為等腸道症狀發生時,很多腫瘤都已經很大了。一旦無痛排便有鮮血,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加上變得經常腹瀉,就有「惡性可能」。
大腸癌徵兆其一為排便習慣改變,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本來排便順暢者變成便秘、穩定者變腹瀉,或是有便意卻排不出來。她說明,大腸癌引起的排便改變,來自於活躍癌細胞對腸道的刺激,使得腸道像發炎一樣,蠕動增快,造成腹瀉;且會反覆發生,並伴隨著帶黏液的出血。
鍾雲霓表示,隨著癌腫瘤團塊愈長愈大,會堵住腸道,反而從容易腹瀉,變成便秘。她指出,過程常會伴隨病人食慾變差、體重減輕,甚至不明原因的貧血。
鍾雲霓說,不要等到上述症狀出現後才就醫,當症狀發生時,腫瘤細胞通常都已經長得很大,建議3至5年就定期健檢。不過,最常見的排便習慣改變與「腸道菌種」和「腸道功能」相關,可試試高纖飲食、多喝水,觀察兩週後若症狀改善,就不用太過擔心。
鍾雲霓指出,排便出血是否為大腸癌其實較難自行分辨,通常有3個原則,包括排便時,帶著些微肛門傷口疼痛感,也出現滴血在馬桶裡,或擦拭時染在衛生紙上,但這類型出血類似肛裂,可觀察2至4週,通常會自己痊癒。另外,若是無痛的排便出現鮮血,伴隨著肛門腫脹異物感,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但頻率太高或血量過多,應盡速就醫,以免導致慢性貧血。
一旦無痛的排便有鮮血,連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鍾雲霓提到,再加上平常排便順暢,變得經常腹瀉,就有「惡性可能」。
鍾雲霓建議,若年屆45至50歲,應進行首次大腸鏡檢查,結果正常可考慮3至5年一次,若無異狀後續可再拉長年限5至8年一次。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