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濕熱容易累! 醫列「你能做4件事」:別喝冰飲料

▲▼濕氣,雨天,淋濕,窗戶,手掌,下雨。(圖/翻攝自pixabay)

▲濕濕熱熱的天氣,容易加重體內濕氣。(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今(28)日全台有雨!中央氣象署表示,週二另一鋒面接近,週三、週四鋒面通過,各地容易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中醫師邵禹豪表示,人體在潮濕環境下,因難以排除水氣,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循環變差,「疲勞」是常見的症狀之一。面對濕熱的天氣,他分享有「4件事」可以做,除了適度流汗外,應避免喝冰冷的飲料。

邵禹豪在粉專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發文指出,近日雨下不停人體也會感到不適,因為身體的表層腠理在潮濕環境下,會難以排除水氣,致使體內的濕氣加重,間接造成循環變差。其中疲勞是常見症狀,而頭暈腦脹則是濕氣聚於頭部的表現,若聚於筋骨,可能會以痠痛為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邵禹豪建議,這個節氣很適合吃四神湯,透過調理脾胃化除濕氣,而體質偏寒者,則可吃點生薑,溫暖脾胃也能化解水濕。

▲▼手搖飲料,綠茶,楊桃汁,冰塊,手搖杯。(圖/記者許力方攝)

▲天氣濕熱,醫師建議避免冰冷飲料。(示意圖/記者許力方攝)

濕濕熱熱的天氣讓人難受,邵禹豪分享可做「4件事」:

1.避免冰冷的飲料:

夏天會將身體的氣血帶至表層,導致內部呈現相對偏弱的狀態,若是毫無限制地攝取冷飲或是冷食,對脾胃的負擔非常巨大,並直接導致脾胃無法處理體內濕氣。

2.適度地流汗:

流汗的方式與選擇很多,像是運動、泡澡、烤箱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透過排汗能夠排除水氣,並間接加強體內循環,但要注意的是,大量出汗後要攝取足夠的電解質與水分。

3.按壓天樞、陰陵泉、太白穴:

三穴都是脾胃的重要穴位。「天樞」位在肚臍旁開三指寬處,能夠理氣化濕;「陰陵泉」位在內側膝蓋下方,也是健脾化濕的重要穴位;「太白」在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大趾和腳掌交界處),能治濕氣甚至有升提脾氣的功能。

4.帶件防風薄外套:

相較於冬天的室內外溫差,夏季的溫差其實也非常驚人,尤其南部動輒35度的高溫,室內又是25度以下的環境,如此溫度差對於人體的調節壓力很大,若適應不良,便可能出現倦怠頭暈,甚至腸胃不適的陰暑症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