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上廁所不一定沒有便秘。(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經過春節假期間美食佳餚不斷,雖然心靈獲得滿足,卻可能造成腸胃負擔,甚至出現便秘問題。醫師指出,每天都有排便並不代表就沒有便秘、而兩三天才解便一次也不代表宿便嚴重,判斷是否便秘需要從「解便型態」與「頻率」2方面去考量。要避免便秘,重點還是日常生活習慣,例如飲食飲水,還有盡量不要憋住便意等,可以從6方面著手起。
不少人都知道要觀察自己排便狀況,以確認腸道健康,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指出,每個人的排便頻率隨個人腸胃蠕動的速度、飲食習慣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每天以原型食物為主、吃大量高纖維食物者,那麼排便的頻率就可能相較一般人多;但如果你每天節食,甚至飲食不均衡,便可能排便頻率會相對較低。根據研究來看,一般來說只要你排便頻率一天不多於三次、一週不少於三次,便是可接受的排便頻率。
除了頻率之外,解便型態也很重要,鄭乃源表示,目前醫學上主要依據「布里托斯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來判斷,其中第1型與第2型即是有便秘的可能。
▲解便有7種型態,「布里托斯大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scale)。(圖/聯安診所提供)
多數人評估是否有便秘的方法是依靠感受,比如解便後肚子是否舒服、是否解便困難等,鄭乃源解釋,這些不一定代表真的便秘,如果有相關困擾,還是建議找尋醫師評估,也可定期進行腸鏡篩檢,但想要讓自己的排便順暢,最重要的還是從日常生活的型態開始改變,有6點應注意:
1、 攝取足夠熱量:攝取的熱量會影響大腸的蠕動,因此每日攝取的熱量一定要能滿足身體的生理需求。
2、 攝取足量纖維質:纖維可分為水溶性(如木耳、秋葵)與非水溶性(葉菜類、菇類)兩種,建議民眾每日除了攝取足量纖維質,可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量。
3、 喝足足量的水:尤其剛起床時,可以喝一杯溫水,促進大腸蠕動,以利排便。
4、 早睡早起:上午腸道較為活躍,因此建議早睡早起,在腸道活躍的白天固定排便。
5、 固定排便時間:藉由吃早飯、多喝水、起床後走走路或是體外按摩等方式,增加便意,並固定排便時間。
6、 盡量不要憋住便意:排便時間不固定者,有時會因為通勤、開會等日常活動導致不能直接去洗手間解便,長期下來可能影響腸道活動,糞便即可能在腸道停留太久,並造成糞便過乾。
鄭乃源也提到,而若是飲食、生活習慣造成的便秘,其實並不會對身體有太大的危害,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因為如腸躁症、腸癌等疾病造成的便秘,抑或是因年紀大、腸胃蠕動變慢造成糞便阻塞,進一步導致缺血性腸炎的可能。但到底要怎麼判斷便秘對自己有害與否,主要還是仰賴醫師問診輔以理學或腸鏡檢查才能進一步診斷。
▲避免便秘的方法。(圖/聯安診所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