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爆羊隻染布氏桿菌!專家:人感染風險低「去農場、喝羊奶免驚」

▲▼30餘年來首見!屏東羊隻驗出人畜共通「布氏桿菌」。(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30餘年來首見!屏東羊隻驗出人畜共通「布氏桿菌」。(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在屏東縣乳羊場發現3頭羊隻確診布氏桿菌,為30餘年來首見,布氏桿菌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疾病管制署已請屏東衛生局進行相關工作人員造冊、健康關懷。感染科專家表示,布氏桿菌在人類身上很少出現,又因為沒有特異症狀,臨床不好診斷。不過,主要感染風險在與確診羊隻接觸的禽畜業者,一般民眾如果去農場接觸動物、喝羊奶等都不用擔心。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收到防檢署通知後,已轉知屏東縣衛生局針對該陽性場進行相關工作人員造冊、健康關懷及布氏桿菌感染相關衛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人類感染布氏桿菌,可能會出現全身痠痛、頭痛、倦怠等症狀,沒有特異性症狀,臨床不好診斷,另也比較不會有呼吸道症狀,所以和感冒也不太像;但以檢驗技術要查出是否感染並不困難,所以診斷大多要靠細菌培養。

黃高彬指出,布氏桿菌在人類身上很少出現,但如果沒有接觸,感染機會很少,所以要注意的,是接觸染病羊隻的禽畜業者。黃高彬也提到,人類感染布氏桿菌的致死率不高,但是相關治療還要靠適當的抗生素,如果沒有用對,疾病就不容易好,也還是有致死可能性。

▲羊隻感染布氏桿菌,防疫所人員進行處理            。(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羊隻感染布氏桿菌,防疫所人員進行處理。(圖/屏東縣政府提供)

現在很多民眾可能帶小朋友去農場,是否要注意感染問題?黃高彬說,民眾去農場其實不太容易感染布氏桿菌,禽畜業者會有風險,是因為幫動物洗澡、接觸分泌物與排泄物,民眾大多會和動物保持距離,即便餵食也不太容易接觸到分泌物。

至於飲用羊奶,黃高彬則提到,布氏桿菌不容易在乳汁出現。而防檢署也強調,但國內市售羊奶皆經巴氏德滅菌法處理,可有效殺滅布氏桿菌,因此市售羊乳安全無虞,民眾皆可安心購買。

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布氏桿菌主要在動物間傳播,人類則因為接觸到感染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主要症狀為持續性、間歇性或不規則發熱,也會造成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冒汗、頭疼、背痛及四肢無力,嚴重者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

布氏桿菌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其中公共衛生不佳的國家病例較多,常見於地中海地區、東非、中南美洲、中東等地,東南亞部分生產乳製品的農場也曾爆發流行。台灣並非布氏桿菌病流行地區,上一次出現個案是2015年從印尼境外移入,之後就沒有任何確診本土或境外移入人類布氏桿菌病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