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病毒」急起直追!陽性率僅次流感 醫示警「7類高危險群」

▲▼寶寶,嬰兒,初生兒。(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5歲以下嬰幼兒是感染RSV的高危險群。(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時序進入秋冬,呼吸道病毒開始蠢蠢欲動,除了流感之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不可輕忽。醫師指出,根據資料統計顯示,RSV病毒的分離陽性率近期急起直追,目前僅次於流感病毒。而RSV的高危險群包括「5歲以下的嬰幼兒、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疾病、免疫不全疾病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等7類孩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顏培如指出,日前有一名1歲半孩子出現感冒症狀,但常常咳到吐,加上連燒四天,家長緊急帶到醫院就醫,聽診發現雙側肺部有痰音及喘鳴的咻咻聲,胸部X光也有雙側下肺有發炎現象,抽血報告顯示發炎指數及白血球數量都上升,做了抗原快篩,確定RSV病毒陽性反應,診斷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合併續發性細菌性肺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顏培如表示,RSV病毒感染會破壞小支氣管的上皮細胞,產生大量的壞死細胞以及分泌物,因此臨床上會觀察到病童的痰液很多,痰液阻塞幼兒小小的氣管後,就會使病童劇烈咳嗽、咳到吐,甚至呼吸急促,聽診時也會聽到氣管的咻咻聲。

顏培如也特別提到,RSV病毒的病程常常比一般感冒來的長,通常發燒會持續3到5天,而整體的呼吸道症狀平均需要將近兩周才會明顯改善,另外有氣喘體質的小孩感染後也容易導致氣喘急性發作。

RSV病毒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疾病、免疫不全疾病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等孩童,治療上以症狀治療為主,需要多補充水分,藥物只能幫助緩解症狀,若發現病童活動力下降、食慾不振、呼吸急促或是出現明顯喘鳴聲時,要儘速就醫讓醫師評估。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