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戶外工作5小時!突胸悶無力 慘「熱衰竭」體溫飆破38度

▲▼建築工地工人。(圖/記者潘姿吟攝)

▲醫師提醒,戶外工作者要留意高溫危害,注意身體狀況。(圖/記者潘姿吟攝/資料照)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近期連日極端高溫,勞工因戶外工作導致中暑的案例層出不窮。一名45歲王先生從事戶外重度工作、打石已有10年,近2周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工作4~5小時後,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緊急被送往醫院,當時體溫已經38.6度,經檢查確定是熱衰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熱急症按症狀嚴重程度區分為輕微症狀(例如熱暈厥、熱筋攣、熱衰竭)和嚴重症狀(熱中暑);其中,熱中暑是高危險性的熱危害,患者體溫常會超過 40.6℃且合併中樞神經症狀,如譫妄、抽搐或昏迷,通常預後較差,常有永久性的神經傷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事營建工程業的王先生,近2周從事連續磚舖地工程,包括鏟沙、鋪磚等作業,長時間在室外工作,事發當日溫度約28~36度,相對濕度83%~85%,經連續性工作4~5小時後,突然感到胸悶、呼吸困難、肢體無力、全身不適,由消防局救護車送至區域醫院急診就醫。

游文茹說,當時患者到院時,體溫已經到38.6度,無肌肉痙攣或中樞神經症狀,檢驗值顯示除鈉離子和肌酸磷化脢(CPK)輕微升高之外,所幸其它檢驗值無明顯異常,診斷為「熱衰竭」,立即進行醫療處置。

熱衰竭是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中或是過度運動後,造成身體過度產熱,長時間暴露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會導致身體水分或鹽分喪失,患者體溫可能輕微上升,症狀包括口渴、噁心、嘔吐,一般會有輕微脫水,但不會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

高溫作業勞工作息時間標準是根據綜合溫度熱指數計算結果,並將高溫作業分為「輕工作、中度工作和重工作」,輕工作為僅以坐姿或立姿進行手臂部動作以操縱機器者,中度工作為於走動中提舉或推動一般重量物體者,重工作為鏟、掘、推等全身運動工作者。

游文茹提醒,高溫作業環境可使用電風扇和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可將電扇吹向勞工,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利用電扇增加空氣濕度和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進行操作,現場應提供淺色、透氣和易排汗的工作服及運動飲料、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膠質冷飲,紫外線指數很高時須著長袖工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