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62歲的陳先生平時喜歡吃「醃漬」等加工食品,一年前開始出現血便,由於解便時沒有疼痛的感覺,一直以為是內痔所造成,但長時間發現狀況沒改善,解便次數也越發頻繁,進一步到醫院檢查發現,直腸處有3公分大腫瘤,診斷為直腸癌第三期。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宗儒醫師指出,直腸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份,位於肛門口12~15公分處,末端由內外兩層括約肌組成,其外括約肌由骨骼肌組成,搭配骨盆提肛肌可以自由收縮與擴張,是人體排便最重要的器官。
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發生率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二位和第三位,直腸癌又佔腸癌的30%。呂宗儒指出,造成直腸癌的原因包括遺傳和飲食,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有2~4倍的罹癌機率,而日常攝取高脂肪食物和加工肉品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宗儒醫師。(圖/院方提供)
呂宗儒說明,直腸癌的分期基本上是以腫瘤侵犯腸黏膜的深度、淋巴結侵犯以及遠端轉移的有無來分別,零期至第一期並無任何症狀,第二期開始會產生無痛血便,直至第三期就會有解便次數增加且排不乾淨的情形,若在出現上述症狀後仍未即時就醫診治,可能會出現便祕阻塞、骨盆疼痛以及直腸膀胱廔管,嚴重者更有高度死亡的風險。
該患者經過前3個月放射及化學治療後,進行達文西直腸切除手術,已成功切除腫瘤,6天後平安出院,後續僅須再接受三個月的化學治療,並持續追蹤8年即可。
呂宗儒提醒,民眾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50歲以上的民眾建議每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是出現無痛血便等症狀持續3個月以上未見改善,務必及早就醫檢查,及早診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