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胃癌影響不容小覷,根據統計,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醫師指出,胃癌發生原因大致上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
根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和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李宜家教授指出,另根據國內的研究資料指出,國人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為3成,原鄉高風險地區盛行率可達6成,而原鄉胃癌標準發生率也高於全國,顯見胃幽門螺旋桿菌盛行率與胃癌發生率對原鄉地區民眾的威脅更大。
針對胃癌篩檢,李宜家說,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發慢性發炎,進而導致胃萎縮及腸組織化生,改變了「胃相」,如何正確地評估胃相一向是臨床醫師的挑戰,台大目前已有人工智慧模型,直接由胃鏡影像來精確判斷胃相,花9秒就能完成研判,找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胃癌風險,判讀準確率可高達9成以上。
李宜家說明,一旦發現有判斷有異狀,如果是癌前病變者,就會建議每二到三年追蹤一次,如果有幽門桿菌感染,就進行除菌治療,在胃癌發生之前就介入,得以達到預防效果。
另外,他也提醒,要避免胃癌的發生,可從「健康飲食」、「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菸檳酒」、「規律運動」和「及時檢查」5招做起,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率,才能減少胃癌的發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