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排便頻率」曝光!受7因素影響:長腫瘤恐便秘

上廁所示意圖。(圖/網友提供)

▲你多久排便一次呢?排便次數會受到進食量、腸胃消化能力、藥物等因素影響。(示意圖/網友提供)

文:Hello醫師/張凱安
醫學審稿:張凱安

每個人對正常排便次數的理解都不同,有些人認為每天大便一次最健康,有些則覺得一週內大便兩、三次都算正常,只要沒有便秘就好;究竟一天大便幾次才是正常?排便次數超過多少算頻繁、低於幾次是便秘?《Hello醫師》帶您了解關於大便次數的秘密。

一天大便好幾次?影響大便次數7大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學上,排便次數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及進食量都不一樣,大便次數自然也不同。

下列因素皆會影響一個人的排便次數:

-進食量:吃進身體的食物愈多,大便次數也會增加。

-飲食內容:吃愈多蔬菜和水果,攝取的纖維量愈多,排便次數也會變多;動物性蛋白質和油脂則會增加消化時間,並且容易讓大便變黏、大不乾淨,進而減少排便次數。

-飲水量:喝水能刺激腸胃蠕動,而水分則能幫助水溶性纖維,讓大便膨脹、變軟,促進排便。

-食物的咀嚼程度:食物咀嚼得愈徹底,腸胃消化的速度愈快;反之,若每次吃飯都狼吞虎嚥,沒咬幾口就吞下,腸胃就會花較長時間處理食物。

-腸胃消化能力:腸胃的消化能力會受年齡、生活作息、運動及壓力等因素影響;此外,有脹氣、腹痛、便秘或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者,也較容易腹瀉或便秘。

-藥物:部分藥物,例如止痛藥、降血壓藥、第一代抗組織胺、精神病藥及胃藥,容易引發便秘。

-疾病:腸躁症、大腸炎或大腸息肉和腫瘤,皆可能引起慢性腹瀉或便秘;腸沾黏、巨結腸症、糖尿病、甲狀腺低下及肛門疾病,也會導致便秘。

▲▼刀叉,餐具,咀嚼(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食用過多動物性蛋白質和油脂容易使大便變黏、大不乾淨,進而減少排便次數。(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吃下去的東西多久會排出來?食物消化時間解說

一般來說,用餐後食物會在胃停留40~120分鐘,進行消化,接著送往小腸,在小腸繼續停留40~120分鐘,進行第二階段的消化、吸收養分。

通過胃及小腸後,剩餘的食物殘渣就會送往大腸,在大腸形成糞便;此階段所需的時間約36小時,但若腸胃消化能力佳、飲食中攝取大量纖維與水分,消化與糞便形成的時間就會縮短,最快10小時就會完成整個過程。

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正常情況下,一天大便三次或三天大便一次皆為合理範圍,只要排便時間規律、大便形狀和顏色都很健康,就沒有問題。

排便規律:固定每天同一個時間大便一次,或每兩天至三天大便一次。
大便形狀:長條型,類似香腸狀,質地不會過硬,變成顆粒狀或表面佈滿裂痕,也不會過軟、形狀偏糊。
大便顏色:呈棕色或深棕色。

若上述三點有其一有異,就代表近日飲食或腸胃有些問題;若問題持續超過1~2週,建議就醫檢查,例如每天原本固定大便一次,突然一個禮拜都沒有大便,或是大便質地連續2週突然變很稀,看不到完整成型的大便。

醫學上,通常超過三天沒大便,或一週大便少於三次,就是便祕,建議可多吃纖維、多喝水,規律運動且作息正常,促進排便。

若平時就固定每三、四天大便一次,每次大便的硬度都很適中、排便量也足夠,這種情形就不算便秘,只是個人排便習慣不同。

本文獲《Hello醫師》授權轉載,原文: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解析影響大便次數7大原因、食物消化時間

延伸閱讀:

拉肚子消化不良怎麼辦?腸胃不適這些飲食千萬別碰

免疫失衡導致脹氣、便祕、腹瀉!補對營養改善免疫力

大吃大喝引發急性胃痛竟是胃穿孔!併發腹膜炎恐致命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