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每年「奪3千條人命」!第四期存活率僅3成 有5跡象快就醫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黃芷嫣指出,口腔癌術後衝擊生活品質,床邊復健結合物理及與語言治療助,可病人早日回歸生活。(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口腔癌不僅會毀容,還有可能致死。(示意圖/資料照,下同)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口腔癌好發於30至59歲的中壯年男性,每年奪走逾3千人命,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第4名。研究指出,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較無使用者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風險高達10.5倍。國健署提醒,口腔癌是相對容易預防的癌症,口內只要出現「破斑硬突腫」其中一個症狀,應盡速就醫,必要時應接受切片檢查,檢查過程只要3分鐘,就能揪出癌變。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指出,在台灣,口腔癌好發部位為舌頭與頰黏膜,90%以上的口腔癌為麟狀上皮細胞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口腔癌好發於45歲以上,也可能發生於其他年齡,其中90%為男性。口腔癌、口咽癌及下咽癌為台灣男性惡性腫瘤發生率的第4位,每年超過8千人罹患,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70歲之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檳榔,檳榔籽。(圖/記者趙于婷攝)

▲許多研究證實,嚼檳榔不但增加口腔癌風險,長期還會危害全身健康。

另外,根據全國篩檢資料顯示,每2年1次口腔癌篩檢,可以發現近3,000名癌前病變個案與約1,000多名口腔癌患者,而口腔癌分四期,早期發現並治療,0至1期的五年存活率有8成,若3、4期才治療,5年存活率掉到5成、3成,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第3期視病情輔以放射線及化學治療,第4期就需手術及放射線、化學治療。

安南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袁章洲表示,口腔癌前病變(oral potential malignant disorder, OPMD)第一步常以薄白斑呈現,此階段以定期追蹤為主,除非有特殊考量,如範圍過大或質地不均勻等才會建議手術。若病灶開始出現白斑增厚或擴大、顏色變紅、突起形成腫塊、凹陷潰瘍兩周以上未癒合等狀況,他建議接受切片檢查以確認是否已進展成口腔癌。

早期發現口腔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民眾若發現口內出現「破斑硬突腫」之一的情形,應盡速就醫:

一、破:口腔黏膜破皮超過兩週未癒合

二、斑: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的紅斑、白斑

三、硬:口腔黏膜逐漸變硬、緊,最終嘴巴張不開

四、突:口腔黏膜表面不規則突起(乳突狀或疣狀突起)

五、腫:臉或頸部出現腫塊或兩側不對稱

關鍵字: 口腔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