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吃恐傷身!保健品「4類人才需要」 專家:吃3、4個月就要停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根據統計,一年購買金額可興建2.2座台北101,但保健品並非吃越多越健康,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指出,國人常有「把保健品當補品吃」、「不會有副作用」的迷思,過度相信療效,甚至盲從所含成分種類越多越補的錯誤觀念。他也列出人們對保健品的4大需求,購買前應留意個人需求、看清包裝並正確食用才是真保健。

生機飲食專家王明勇在粉專《王明勇的健康三好生活》發文指出,國人常把不同的保健品一把吞下肚,其中若有成分重疊,恐有過量食用的疑慮、造成身體負擔。他舉例,很多人認為多吃維生素E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服用過量維生素E反而引起出血性中風,一天若攝取500毫克,風險會增加22%,醫師建議一天維生素E攝取量勿超過12毫克。

王明勇接著說,從營養角度上來看,只要合理膳食、營養均衡就不必補充保健品,一般可分為4種需求:

1.彌補平時飲食不均衡所欠缺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鈣、鐵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因應特殊生理狀況所增加之營養素需求:如兒童期、青春期、懷孕期、哺乳期、老年期、經常服用藥物時期(如慢性病治療)。

3.因應特殊生活習慣所增加之營養素需求:如運動、抽菸、喝酒、熬夜。

4.因應特殊生活環境所增加之營養素需求:如紫外線過高、飲水汙染、空氣汙染、壓力過大。

▲▼口罩、人潮。(圖/記者屠惠剛攝)

▲長時間熬夜、工作壓力大,或因飲食不均衡、生理特殊需求者才需要補充保健食品。(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王明勇認為,無論哪種類型的保健品,吃3、4個月最好要停一段時間,因人體內細胞的代謝周期約120天,因此合格的保健品服用數月後,若有效果這時就能表現出來。如果吃的是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這時的免疫力能有效提高,接著再吃也不會進一步再提升。反觀若為效果不好的保健品,吃上3、4個月後還未見效,即可考慮調整。

有需要時再吃!王明勇強調,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並非照單全收,吃得少反而會強迫細胞吸收,因此每隔2、3天吃一次,不但減少過量危險,也能補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此外,還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建議心、肝、腎有問題者在使用前,最好先與醫師討論。

王明勇進一步說明,像是魚油、大蒜、銀杏與阿司匹林同時吃會有出血危險;纖維類保健食品如車前草會減少止痛藥普拿疼藥效,因此最好先服用西藥,等2小時藥物吸收後再服用保健品。至於保肝類保健品,如菇類等會啟動身體解藥基因使藥效消失,因此最好間隔3~4小時後再吃。

保健食品,藥品,大賣場,採購,購物(圖/記者周宸亘攝)

▲挑選保健食品眼睛要睜大。(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該如何挑選保健食品,王明勇給建議:

1.購買前應認真看清產品外包裝、說明書等標示內容,符合規定者才能購買。

2.充分認識保健食品中的原料和有效成分。

3.主成分的純度,每粒或每分量所含的主成分劑量。

4.沒有過敏之虞,可確保安全性的食品。

5.試吃後,確定符合自身食用的劑型與體質。

6.有具體資料顯示別人用過是有效的。

7.價格太貴或太便宜,都要有合理的存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