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電台主持人逝!罹「恐怖癌王」發生率=死亡率 4症狀已晚期

▲沈鴻元7日病逝。(圖/翻攝自Facebook/愛樂電台-臺灣最專業的音樂平台 Music Taiwan)

▲沈鴻元7日病逝,有膽管癌病史。(圖/翻攝自Facebook/愛樂電台-臺灣最專業的音樂平台 Music Taiwan)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資深電台主持人沈鴻元昨日病逝,因走得突然,噩耗傳出也讓身邊人一時難以消化。據了解,在去年5月他被診斷出膽管癌,住院治療了3至4個月,出院後狀況好轉,沒想到日前卻突然發燒,昨日發病後僅1小時就離世。醫師指出,膽道癌早期症狀不明顯,6至7成患者確診時已晚期,且該疾病治療棘手,致命率高。若出現4種明顯症狀,可能已經晚期。

熱愛音樂的沈鴻元,擁有豐富爵士樂知識,在音樂界佔有一席之地,未料7日突然傳出病逝消息,令身邊好友及聽眾震驚不已,包括知名音樂評論家馬世芳、蘇重、雷光夏等人,稍早都紛紛發文哀悼,「實在太震驚,到現在都不能相信。」而去年5月他被診斷出膽管癌,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則指出,國人對胰臟癌已耳熟能詳,但同樣是早期難發現、具有高死亡率的膽道癌卻鮮為人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腹痛,肚子痛,拉肚子。(圖/記者李鍾泉攝)

▲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是膽管癌常見初期徵兆。(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賴基銘提到,過去診斷上,膽管癌常被界定是肝癌,由於膽道癌治療進展慢,治療選項少,無法手術治療的病友,在過去10多年來只能化療以及局部輔以放療。醫師說,國人對膽道癌的認識有限,臨床發現很多人即便出現「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也不太會聯想到癌症的可能,多數病友往往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因此高達6至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提醒,有9項風險因子要留意,包括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膽管良性瘤,如膽管乳突狀瘤病;肥胖;糖尿病;抽菸、酗酒等,建議符高危族群的民眾皆應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外科醫師江坤俊也解釋,所謂「膽管癌」就是長在肝臟裡、膽管中的癌症,20%的膽管癌會長在肝臟裡、70%膽管癌會長在肝臟外面,而「膽管癌」之所以可以跟「胰臟癌」並列癌中之王,甚至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必須要符合4種條件及特性。

1.癌細胞不長在體表:長在體表的癌症可以用手觸摸、用眼睛觀看,因此不會晚期才被發現。

2.癌細胞要長在無痛覺器官:如果長在有痛覺得器官,只要長一點點就會痛了,易在早期發現揪出。

3.癌症不能跟腸胃道有直接交通:跟腸胃道有交通的癌症,有症狀容易在飲食習慣、排便情形發生改變。

4.癌症對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無反應:胰臟癌和膽管癌在現有醫療治療上面,都符合這項特質。

江坤俊指出,因為肝是沉默的器官,而且體積也很大,如果膽管癌發生在左葉或右葉,並無占據整個肝臟,是不會出現黃疸等其他症狀,頂多只能感受到右上腹的些許疼痛,都要痛到一定程度才會就醫,往往就已經是膽管癌末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