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大腸鏡首見!驚見「雙頭龍」在肚內 醫嘆才40歲:真的年輕化

▲▼持續腹痛、長時間慢性腹瀉 、血便、發燒、莫名原因貧血等5大警訊,就應該要特別注意。(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持續腹痛、長時間慢性腹瀉 、血便、發燒、莫名原因貧血等5大警訊,就應該要特別注意。(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蟬聯15年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對於大腸癌的預防,除了平時飲食習慣要多加留意外,定時檢查也絕對是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不二法門。醫師指出,「大腸息肉」的年齡正在年輕化,更分享一名年僅40歲病患,卻出現了「雙頭龍息肉」,以醫師做了幾千例的檢查,這還是首次遇到。

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大腸鏡做了幾千例的經驗後,近期居然首次遇見「雙頭龍息肉」。醫師費了一番功夫才終於將息肉切下,而一切下發現足足有3公分大。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年僅40歲,也足見大腸息肉的年齡真的年輕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相宏建議,一般族群從45歲開始要定期檢查大腸鏡,有家族史者更是要提早至40歲或早於家中發病者年齡10年,就要開始。醫師強調,有特殊基因族群者,更需提早至20至25歲篩檢,包括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或是喜歡攝取過多紅肉,如:牛、豬、羊,加工食品、含糖飲料、甜食、燒烤及油炸食物等;還有體重過胖情況,都應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

同時,網友也詢問,這名雙頭龍息肉的案例,若再晚一點發現,是否會變成腫瘤。對此,林相宏也回應「絕對會」。

▲▼有患者大腸出現雙頭龍息肉。(圖/翻攝自醫師林相宏臉書)

▲有患者大腸出現雙頭龍息肉。(圖/翻攝自醫師林相宏臉書)

國立陽明交大產學講座教授、益生菌專家蔡英傑就曾提醒,腸癌是「安靜的致命殺手」無明顯症狀,通常被發現時已轉移,導致其5年存活率降到10%以下。然而,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由5~10年慢慢癌化而形成,因此只要早期發現並切除,即可降低癌化機率。

另一方面,蔡英傑也說,腸癌是少數可主動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癌症之一,避免高脂高鹽飲食、多攝取高纖食物、益生菌;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也要注意排便。他在推廣腸道健康運動時,只專注在「多觀察自己的大便」,提醒國人上完廁所別急沖,回頭看看糞便顏色、型態及味道,還有排便感覺,即可了解自身腸道狀況。

蔡英傑提醒,觀察大便時若出現以下症狀:「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長期腹部不適」等,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腸癌初期。

蔡英傑說,國健署補助50~74歲國人每2年1次免費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為陽性,應立即照大腸鏡。一般人50歲以上即應進行大腸鏡檢查,若有家族病史,則應提前至40歲就做。通常每5年做一次,但他盡量維持每3年照一次。然而這都只是參考年齡,因為他的女兒才剛滿30歲,第一次檢查居然發現好幾顆息肉,顯示腸癌年輕化是不爭事實。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