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兒虐新型態!父母失業「付不出保母費」 托育兒少遭虐或丟包

▲▼ 小孩,死亡,虐童,殺人。(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疫情兒虐新型態!父母失業「付不出保母費」,托育兒少遭虐或丟包。(圖/示意圖/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失業率增加,間接誘發兒虐新型態。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主任徐美欣表示,有觀察到父母未按時給付薪水造成保母虐嬰,或者父母孩童丟包給保母造成的疏忽個案。今年甚至有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遭母親同居人虐打致重傷,送醫才發現其未報戶口也未取名,是名副其實的黑數。

響應世界兒童人權日,長庚醫療財團法人今(3)日於寒舍艾麗酒店舉辦「兒少保護全人醫療照護研討會暨為愛發聲記者會」,邀請政府機關、民間單位、民意代表、學者等共同為兒少發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雖然台灣在疫情期間兒虐案件數並未明顯增加,但國際數字分析卻可見,疫情期間拉丁裔、黑裔族群兒虐通報率比白人、亞洲人多2倍,顯示成人在疫情造成的不安、焦慮,也會間接導致兒童受虐,也導致「一個疫情、兩個世界」的揪心現象。

▲▼ 長庚為愛發聲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舉辦「兒少保護全人醫療照護研討會暨為愛發聲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邱政洵提到,自己在疫情期間也接獲「絕對不打疫苗」的兒虐個案,病童年約1歲多,父母因為種種原因,僅給予單一食物,導致嚴重營養不良,甚至差點死亡。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兒少保護通報案件達8萬2713件,比起前一年增加近萬件,受虐兒少人數計1萬2610人,比前一年多了1千多人,但無論是通報案件數或受虐人數,在2021年均有下降,分別為7萬9328例與1萬1523例。

值得注意的是,統計發現重大兒虐案件多發生在6歲以下(71%),其中3歲以下的類兒少更佔了44%,該類族群多未就托、未就學,顯示強化前端預防性服務的重要性。

▲▼ 高雄長庚徐美欣主任。(圖/記者嚴云岑攝)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區域醫療整合中心徐美欣主任。(圖/記者嚴云岑攝)

徐美欣分享今年遇到的2名嚴重兒虐個案,一名21歲父親不滿岳父嘲諷,虐打僅44天大的嬰兒致死。台南也有一名6個月大女嬰,被母親在網路上認識僅5天的同居男友虐打致重傷,且送醫時發現其未取名、未報戶口,「病例姓名欄僅能填某某某之女」,讓人驚訝就算在21世紀,依然有戶口黑數存在。

近年衛政系統催打公費疫苗,也是揪出未就學受虐或疏忽兒少的一項利器。徐美欣分享,在通報的受虐兒少中,「5個裡面就有1個沒按時打疫苗,且一落後就是1年以上。」今年她與社工合作,介入一名4個月大體重卻僅3公斤的女嬰照顧,追蹤半年後總算讓女嬰體重回升到6、7公斤,趨近正常值。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ㄧ生,不幸的人用ㄧ生治癒童年。」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龔嘉徳引述心理學家阿德勒名言表示,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希望透過醫療力量,串連警政、社政、衛政資源,縮短受虐兒少驗傷時間,並在個案出院後連結社工訪視家庭與自立教育。以冀從早期發現到陪伴兒童與家庭的創傷復原,建構兒少保護全人醫療照護模式。

關鍵字: 兒虐 長庚 托育兒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