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傷腦患失語症「發音只剩三音節」 男子靠練唱找回溝通能力

▲▼蔡得榕語言治療師用圖卡帶病人復健示意照。(圖/台北慈濟提供)

▲蔡得榕語言治療師用圖卡帶病人復健示意照。(圖/台北慈濟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好萊屋巨星布魯斯威利日前因失語症宣布息影,震驚各界,而今年58歲的盧伯伯,因為出血性腦中風傷及腦部語言區,留下無法表達的後遺症,每次最多只能發出三個一樣、無意義的音節。盧伯伯過去喜歡唱歌,即便在後遺症影響下,還是可以唱出愛歌「望春風」,語言治療師透過把日常生活用語套入歌詞,讓患者唱出,再拿掉旋律,一年過去,終於擺脫無意義音節發音,且持續進步中。

為盧伯伯進行語言復健的台北慈濟醫院語言治療師蔡得榕表示,失語症是腦部損傷的常見併發症,由於人體負責掌管語言的區域是左腦,要是受損,大腦無法處理對語言的理解和接收,導致聽說讀寫任何一項受到影響,都屬於失語症的範疇。而在初次會談之後,發現盧伯伯罹患的失語症是雖聽得懂旁人講的話,但自身表達能力明顯受限的類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進一步說明,失語症大致粗分為「理解型」、「表達型」、「全失型」三種,第一種是保留大部分口語表達能力,但無法理解他人說的話,往往讓人有文不對題的感覺;「表達型」則是相較之下理解能力較佳,但表達能力受限,或許是無法順利說出正確物品名稱,就如同盧伯伯無法講出完整的句子的情況。

蔡得榕強調,失語症可以透過復健來改善病人的語言及溝通功能,透過持續的刺激,重新訓練大腦神經,病人若能在事件發生後的半年內辛勤復健,語言功能有機會慢慢恢復。

而盧伯伯最特別的是,憑著對唱歌的喜愛,中風後仍能完整唱出愛歌「望春風」的歌詞,蔡得榕便將日常生活用語套用到歌曲中,取代歌詞,待他能唱出來後,再拿掉旋律改用講的。

蔡得榕分享,「許多病人患病初期會因為溝通不良陷入低落情緒中,必須用各種物品、情境引導,重點是在病人講出正確的答案後,加強這項連結,活用到其他情境和句子。」盧伯伯就是一個例子,雖然掌管語言的左腦受損,但掌管音樂的右腦仍可活用,不間斷的復健刺激下,他從用唱歌對談,進步到去除調旋律後,也能講出簡單的語句。

蔡得榕提醒,復健成效會因損傷程度、病人積極程度而有不同,但只要病人積極配合復健,許多事情都是可以做得到的。若周圍有失語症患者,親友只要如常陪伴即可,無須刻意大聲講話或放慢速度,當遇到聽不懂的情況,可試著將句子縮短或配合周邊線索說明(如指杯子示意喝水),加強病人的記憶連結,日子久了,成效自然顯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