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乳癌有年輕化趨勢,應積極接受乳癌健檢。(《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與本文當事人無關)。
圖.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醫師
38歲李小姐未婚單身,工作穩定、深受長官器重。她2年前發現左乳房有一個腫塊,但自認不是「壞東西」,不想就醫檢查。一年後,腫塊不但沒消失,還愈來愈大、等到突出皮膚表面導致潰爛,她才不得不面對現實,就醫檢查已是乳癌晚期。
電腦斷層顯示,腫瘤已吃進肋骨,連要開刀切除都困難重重。 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談起李小姐的故事,眉頭好幾次皺緊又鬆開,因為她的治療過程就像搭雲霄飛車,雖然「起頭難」,但拜最新口服藥CDK4/6抑制劑幫忙,腫瘤縮小得以順利手術,術後並持續治療,避免復發。現在李小姐仍能樂於工作、成就人生,完全看不出曾與重症擦身而過。
沈陳石銘教授說,隨著民眾健康意識抬頭,愈來愈多人關注乳房健康,也讓發現乳癌的時間提早,多數病人確診時都是早期乳癌,通常開刀、治療後預後佳。但是,相對年輕的族群,可能因自覺年輕、發現乳房狀況不會往「癌症」思考,且年輕女性也非公費乳癌篩檢對象,容易錯失早期發現的良機,一旦腫瘤變成晚期,治療難度增加,也可能比較容易復發。
近年乳癌治療有長足的進步,沈陳石銘教授說,乳癌因荷爾蒙受體、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的不同表現分成不同類型,多有治療藥物可以對應。其中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的管腔A型為數不少,治療方式以開刀、抗荷爾蒙治療為主。但若是晚期病人,以往會加上化學治療,副作用多,往往生活品質變差。
沈陳石銘教授表示,現在晚期的管腔A型病人有新的選擇,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可抑制讓腫瘤長大的蛋白質,有助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若後續不幸惡化,可再動用化療。根據病友的經驗,CDK4/6抑制劑為口服藥,用藥方便,能減少來回醫院的次數,相較於化療能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能更正向、有體力面對抗癌的挑戰。
目前台灣有3種CDK4/6抑制劑,其中兩款藥物獲准使用於停經前,晚期乳癌病人的第一線治療,增加年輕型乳癌轉移病人的治療武器。但沈陳石銘教授說,健保
對CDK4/6抑制劑的給付有所規定,並非人人適用。目前健保僅給付於晚期、已停經的管腔A型病人,而年輕並未停經的病人,需接受卵巢切除才符給付條件,否則就得自費。雖然經濟負擔問題是一大考量,但仍建議年輕病友進行治療決策時,應一併將療效、經濟負擔、生活品質等都,與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
▲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醫師。(圖/醫師提供)。
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乳癌家族史、初經早、停經晚、未生育或晚生育、肥胖、偏愛高油脂飲食、飲酒、抽菸、長時間暴露荷爾蒙等。早期發現,早期就醫,是成功克服乳癌的關鍵,建議女性20歲之後就要注意乳房健康,定期篩檢,主動健檢及早發現異常病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