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打針就能輕鬆瘦?超夯「減重針」主要成分曝 2種人不適合

▲針筒,針頭。(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出處/康健雜誌

文/葉懿德 圖/pexels

台灣人有一半是胖子!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18歲以上成人過胖比例高達47.97%,也因此,減重幾乎成了全民運動。近來最夯的瘦身新法是號稱「打針就能瘦」的減肥針,包括宅女小紅、蔡阿嘎等知名網紅都宣稱靠施打減重針成功瘦身,引起熱議,難道真的光靠打針就能減重嗎?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強調,肥胖就是一種慢性疾病。即使沒有造成身體不適,但其實肥胖仍會無聲無息地影響體內器官的運作,並造成許多併發症,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骨關節炎、呼吸系統疾病、癌症、胃食道逆流、膽囊疾病、不孕症等。根據統計,體重愈重的人,慢性疾病發生機率愈高,死亡率也愈高,除了身體的疾病,肥胖民眾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嚴重甚至會導致憂鬱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人體位危機不得不重視,不只影響外觀,更對健康造成莫大影響,但不少民眾往往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如今竟然靠簡單打針,就能輕鬆瘦下好幾公斤,也難怪引發網友好奇。

(許多民眾認為減重困難重重。圖片來源 / unsplash)


控糖藥物成減肥新選擇?腸泌素助抑制食慾


其實所謂的減重針,各家廠商名稱各異,但主要成分皆是「腸泌素」。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腸泌素是人體腸道本身就會分泌的荷爾蒙,當進食後,血糖上升,身體就會分泌腸泌素,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但糖尿病患者因為腸泌素不足,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夠,所以腸泌素過去被用於糖尿病用藥。

不少糖尿病友都有肥胖困擾,而腸泌素研究證實,可幫助8成糖尿病友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且有助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共病風險,減輕體重,因此被國際糖尿病治療指引列為控糖達標的好幫手,柳朋馳指出,建議合併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友優先使用。

腸泌素的額外效益也被發現,除了有助抗發炎、降血壓等,甚至能預防退化性腦神經病變,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能延緩胃排空,且會作用在飽食中樞,加強飽足感、降低飢餓感和食慾,對於體重管理有幫助,在歐美很早就將腸泌素用於減重,至於台灣則是近年才核准使用。

腸泌素可透過4種不同機轉,幫助控糖、做好體重管理。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常務理事陳宏麟醫師解釋,腸泌素的4大機轉,包括:

1.作用在肝臟,可降低肝臟葡萄糖新生,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2.作用在胃,延緩胃排空速度,減少飢餓感。

3.作用在胰臟,在人體需要胰島素時分泌較多胰島素,需要量較少時減少分泌,避免低血糖。

4.作用於中樞神經,抑制大腦的食慾中樞,產生飽足感,避免飲食過量。

施打腸泌素減重有天花板 停藥食慾恢復體重恐反彈


腸泌素屬於自費減重藥物,有不同選擇,短效劑型需要每天施打,長效劑型則是每週施打1次即可,通常會由低劑量逐漸遞增,但部分民眾會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副作用,「經驗上來說,大約打到1.2、1.8毫克的劑量,不少民眾就會開始出現不適症狀,但在國外可能會施打3毫克左右的劑量,」柳朋馳說。

柳朋馳認為,肥胖民眾想靠施打腸泌素減重並無不可,但腸泌素屬於處方藥,務必要依照仿單、經由醫師指示使用,不建議自行使用,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若僅是對身材不滿意,但體重標準的民眾並不適合,至少BMI超過27的民眾效果才會較顯著,尤其是有甲狀腺髓質癌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民眾不建議使用。

由於造成肥胖的原因繁多,減重針較適合食慾旺盛的族群施打,值得注意的是,光憑藉腸泌素減重,其實效果有限,大約減重4公斤即到達天花板,除非過程中仍搭配飲食控制及運動,效果才能更顯著,而且停藥後恐出現溜溜球效應,造成復胖,柳朋馳解釋,若是僅短暫施打1~2個月,靠著降低食慾瘦身,身體還沒有足夠時間養成習慣,若一停藥食慾恢復,體重恐會反彈。

(圖片來源 / unsplash)

雖說打針就能輕鬆減重,但仍是有其限制,柳朋馳強調,想要健康減重,不二法門仍是飲食控制、規律運動,使用藥物並非長久之計,即使施打腸泌素減重後,減重過程不會那麼痛苦,但仍要培養起好的習慣,搭配飲食控制、運動,才能維持體態。

延伸閱讀:

糖胖症,如何控制血糖還能成功減重?

減重就吃20種激瘦燃脂食物,喚醒身體的瘦體素

許瑋甯靠「66減重法」、搭2水果充飢 維持仙女身材

減肥與大腦想法有關 一張圖辨別你是「易胖腦」或「減肥腦」

想減重卻不知道怎麼做才有效?試試「科學減重法」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