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別挖了!醫曝「3大妙用」:應改稱耳黃金 

▲挖耳屎。(圖/記者李佳蓉攝)

▲挖耳屎。(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許若茵/綜合報導

有些民眾常拿棉花棒清潔耳朵,想掏出耳屎或是積水,不過醫師提醒,耳屎一般會自然排出,且耳屎還有三大妙用,可以保護耳朵,除非有耳朵不適、外耳發炎等症狀才需要找醫師清理。

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在粉絲專頁「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分享,耳屎其實是皮脂腺與耳垢腺的分泌物,混合剝落的上皮細胞,所以耳屎通常堆積在外耳道1/2-1/3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耳屎需要固定清潔嗎?顏俊宇表示,一般「不需要清潔」,耳垢會順著耳道表皮細胞新陳代謝,藉由張口、咀嚼等動作自然排出。

▲顏俊宇表示,耳屎一般「不需要清潔」。(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顏俊宇表示,耳屎一般「不需要清潔」。(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此外,顏俊宇提到耳屎有三大妙用,他說明,耳屎是弱酸性油性物質,含有酵素,可以抑制細菌、黴菌生長,還可以驅蟲,且油性物質可以形成防水保護層,並避免異物進入耳膜。

耳朵可分為乾耳跟濕耳,顏俊宇指出,在台灣有6成民眾都是乾耳,有4成屬於濕耳朵,濕耳朵是顯性遺傳,腺體分泌量較多,長期暴露在空氣下,混合毛髮和灰塵後變硬,造成阻塞機率較高。

顏俊宇提醒,如果民眾發現耳朵不適,感到悶悶的、異物感、耳鳴、聽力障礙、疼痛,或是懷疑中耳炎,需要看清楚耳膜,就可以找醫師清理,如果是外耳發炎,也可以找醫師清除耳垢、幫助給藥,或是排出分泌物。

「常挖耳朵容易造成外耳炎」,顏俊宇強調,耳屎與中耳炎無關,但如果民眾常用棉花棒掏耳朵,容易把堆積在外耳道1/2-1/3處的耳屎推到更內側,造成外耳道發炎,增加感染機率。

▲顏俊宇強調,耳屎與中耳炎無關。(圖/記者李佳蓉攝)

▲顏俊宇強調,耳屎與中耳炎無關。(圖/記者李佳蓉攝)

顏俊宇建議,若要挖耳屎,可以看小孩配合度,沒有限制年齡,通常3歲以上小孩比較能配合,自行挖耳屎時,應避免清潔太深,清潔看的到的外耳道即可,也要避免太用力,造成耳道破皮,更要注意四周避免碰撞意外。

要特別注意的是,顏俊宇說,耳垢軟化劑可軟化過硬的耳垢,通常使用一週後就能改善,但耳膜有破洞或是有感染的患者不可使用。

有民眾在貼文下方詢問,是否將外耳道擦乾就可以不用擔心寶寶耳朵進水?顏俊宇回應,只要稍微吸乾碰得到的外耳道,有耳屎反而吸水膨脹後,可以擋住水直接碰觸耳膜,醫師也笑說,「耳屎這名字被污名化了,應該改成耳黃金」。

關鍵字: 耳屎 中耳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