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籲勿輕忽莫名瘀青、紫斑 恐是ITP出血徵兆

▲▼醫籲勿輕忽莫名瘀青、紫斑。(圖/pakutaso)

▲醫師呼籲莫輕忽紫斑、瘀青、容易疲累等問題。(圖/取自pakutaso)

【企劃特輯】

「健檢報告血小板數值低下千萬別輕忽!」響應世界紫斑週,喚起大眾對ITP的疾病意識,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庭安表示,正常的血小板數值應大於15萬,當血小板因不明原因低下,可能是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ITP),常見症狀包含紫斑、瘀青、黏膜出血、鼻血不止、容易疲累等。ITP患者一生的出血併發症的風險接近5%,雖然有部分患者症狀時好時壞,甚至無明顯症狀,卻隱藏著因血小板過低導致止血困難的嚴重腸胃出血、腦出血的風險。

正值事業衝刺期的小華是名罹病11年的ITP患者,2年前因血小板再次低下回診治療,使用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治療後,血小板數值仍落在2萬左右。即使小華本身是一位樂觀、冷靜的病人,但因為血小板數值不穩定,需要一周頻繁回診1-2次,甚至住院治療,也難熬擔心工作因疾病影響的心理壓力。所幸後來因小華符合血小板增生劑(TPO-RA)的健保申請條件,改以其治療,刺激血小板生成,目前已長期控制在血小板5萬以上,目前固定2-3個月回診,心理的不安感也如釋重負。

面對血小板低下的病人,血液專科醫師首先會先排除其他血液疾病,方能確診為ITP,進行後續治療。林庭安醫師表示,目前第一線治療仍以類固醇為主,當面臨大出血等緊急狀況,可能以靜脈輸注免疫球蛋白治療。若患者以類固醇治療仍不見起色,第二線可能考慮免疫抑制劑、血小板增生劑(TPO-RA)、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或手術切除脾臟。ITP患者接受第一線類固醇治療,雖然約有四分之三有效,但許多病人在類固醇停藥或減量後,血小板又再次降低,因而不得已長期使用類固醇。長期使用類固醇的副作用可能有水腫、體重增加、月亮臉、水牛肩、骨質疏鬆、青光眼與血糖問題,特別是老年患者更要留心併發症感染問題,這都容易導致ITP患者的生活品質不佳,影響身心。

林庭安醫師說明,血小板增生劑(TPO-RA)直接刺激骨髓造血細胞上的受體,誘發造血細胞的增生與分化,進而增加血小板的數量。近幾年陸續核准TPO-RA用於治療類固醇反應不佳之慢性ITP,可以作為第一線治療藥物無效後的第二線治療藥物,使ITP病人有更多治療選擇。不過仍要注意肝功能的監測,也會有部分患者有頭痛等副作用。

林庭安醫師提到,大約有7成的ITP患者都得長期與疾病共處,為了幫助患者在疾病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在門診中與ITP患者討論共同的治療目標十分重要,也鼓勵患者勿輕易放棄,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選擇。

▲▼醫籲勿輕忽莫名瘀青、紫斑。(圖/林庭安醫師提供)

▲台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庭安。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諾華協助刊登

關鍵字: 血液科 ITP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