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才喝?專家驚揭「缺水6恐怖警訊」 每日建議飲水量看這

喝水,水。(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你總是等到口渴才喝水嗎?小心身體的缺水燈號已亮很久了!(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日頭赤炎炎,高溫讓身體大喊吃不消,適時的水分補充相當重要,但許多人老愛等到「口渴才去喝水」,這恐是身體缺水在哀號了!營養師高敏敏分析身體已經缺水的6大警訊,她指出,足夠的水有助保持身體代謝力,排除體內囤積廢物,讓大腦變得靈活有精神、肌膚保持水潤Q彈,還能降低血管濃稠度。

每天到了晚上都感覺口乾舌燥嗎?高敏敏警告「口渴才喝水,代表身體已經在缺水了」!並分析身體缺水6大警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口渴

當你感到口乾舌燥時,是最直接的缺水警訊,務必趕快補充水分。

2.肌膚乾燥有細紋

皮膚乾燥會較顯紋路、下垂,年紀越大也會越難保持水分。

3.便便卡卡不順暢

消化道非常需要水分的沖刷與滋潤。

4.排尿量減少

喝水排尿為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而言一整天至少會上廁所5次左右,但因人而異,對比自身平時習慣,當上廁所次數變少或尿量減少,要思考水分攝取是否充足。

5.容易感覺飢餓

食物也是水分攝取的來源,有時感覺肚子餓可能只是身體缺水了。

6.消化不佳

身體缺水,消化道的分泌也會減弱,而有腸胃不適的警訊。

高敏敏提醒,每個人會因身體需求、所處環境、活動狀態及季節氣候,導致所需飲水量各有不同。一般健康者可依照建議飲水量攝取,如1歲以下嬰兒不需特別額外喝水;學齡兒童(7~12歲,20公斤以上適用)則為體重(kg)X50~60c.c.,每日上限為2400c.c.;青少年(13~18歲,50公斤以上適用)體重(kg)X30~35c.c.,每日上限為3500c.c.;至於健康成人則為體重(kg)X30~35c.c.。

但高敏敏也強調,若本身屬這3大族群者,要注意飲水量「不能狂灌」,包括腎臟病患需要限水,不適合過量飲用;胃潰瘍、消化不良者,於飯前飯後喝水建議間隔1小時,以防消化不良;容易頻尿者,睡前水分不宜攝取過多。

口渴才喝?專家驚揭「缺水6恐怖警訊」 建議飲水量看這邊。(圖/營養師高敏敏授權提供)

▲營養師一張圖帶你看懂缺水的6大警訊。(圖/高敏敏營養師授權提供)

外科名醫江坤俊也曾在《健康2.0》頻道中點出,長時間等到口渴才喝水的壞習慣還可能引發「血栓」,其形成與某些藥物或身體狀況促使血液容易凝結有關,或者是腫瘤也會誘發凝血功能異常;肥胖體質者身上發炎因子高也容易出現血栓。

血栓的形成也與「血流速度慢」有關。江坤俊舉例,如靜脈曲張,若是靜脈血一直沒有打回來,停留過久也會造成血液沉澱,誘發血栓形成;長時間久坐不動、血液回流慢,也會發生。此外,血管內壁受傷,或是因缺乏水分,「口渴才去喝水」使血液更加濃稠,自然容易形成血栓。

江坤俊說,血栓可以「打到任何位置」,若跑到腦部就會形成腦中風,至心臟為心肌梗塞非常危險,「如果習慣口渴才喝水,身體早就缺水了」。

不要口渴才喝水!醫驚揭「7超慘下場」還會釀血栓:非常危險。(圖/截自健康2.0YouTube)

▲水分攝取充足與否,會影響血液濃度。(圖/截自《健康2.0》YouTube)

除了上述的血栓,江坤俊進一步指出,腦細胞有70%都是水,當身體長期處在缺水狀態下,腦細胞水分不足就會讓人變得遲鈍;再者,長時間缺水尿量減少,尿液在膀胱中滯留時間變長,鈣離子上升易形成尿路結石,若是細菌滋生易造成泌尿道感染,久了之後恐腎臟衰竭。

江坤俊接著說,身體缺水還會導致便秘,關節疼痛等問題。人體為避免骨與骨間的摩擦,關節處存有帶多水分的軟骨,長期缺水使軟骨易磨損引發疼痛。另外,不喝水也容易誘發過敏現象,此時身體會大量分泌組織胺,必須重新調節體內水分分布而發出口渴訊號, 組織胺若跑到肺部就會造成氣管痙攣誘發過敏反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