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率2年增33% 衛福部:學校導師的「知能」很重要

▲▼  青春不憂鬱 。(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舉辦「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衛福部長陳時中出席致詞。(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青少年自殺率逐年增加,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高中職學生每7位就有1人,但求助率不到十分之一。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基今(6)日舉辦「關懷憂鬱症講座音樂會」,呼籲家長關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受訪時提到,目前只能透過篩檢揪出潛在風險個案,而在三級輔導機制中,學校導師的「知能」又扮演了最重要角色。

今日音樂會主題為「青春不憂鬱-關懷Z世代的情緒風暴」,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到場支持。他在致詞時提到,近年台灣青少年自殺顯著增加,為了重視憂鬱與自殺問題,衛福部與教育部積極討論將全國自殺防治三大策略與學校三級輔導機制緊密結合,並加強心輔人員、導師的心理健康防治課程,讓問題發生時,學校可以即時將個案轉介到醫療單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青少年自殺率增幅有多大?根據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台灣15至24歲自殺人數,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自殺通報人數也從2018年4905人上升到7991人,增幅62.9%。理事長張家銘提到,這是因為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長年暴露在網路、手機與社群之中,容易在變化劇烈的年代找不到方向。

▲▼  青春不憂鬱 。(圖/記者嚴云岑攝)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圖/記者嚴云岑攝)

張家銘表示,這類年輕族群統稱「Z世代」,雖然物質不餘匱乏,但從出生起就飽受社群媒體影響,一旦生活不順,甚至出現失學、失業等「雙失」情形,就容易成為憂鬱與自殺的高風險群,此時已無法單純靠「感恩」與「知足」改變,而是需要理解與陪伴。家屬在相處上也有「三不」守則:不強迫、不逃避、不給壓力,才能減少患者刺激。

「學校不是在學校就是在家裡。」諶立中也表示,為了解決青少年自殺問題,衛福部已與教育部開過數次會議,未來也會增加社區心理輔導量能。衛福部從2019年起,已經為了社區精神病人,建制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明年起推動的社安網2.0,預計在4年內在全國建立70個心理衛生中心,每處編列4名正式心理師,讓其與社工、自殺關懷員等進行搭配,讓有困擾的青少年,也可以就近得到幫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