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善終好難!居家安寧「三不五缺」 服務量能佔比9年降3成

▲▼在地善終好難!居家安寧「三不五缺」 服務量能佔比9年降3成。(圖/記者嚴云岑攝)

▲在地善終好難!居家安寧「三不五缺」,服務量能佔比9年降3成。(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民眾對安寧緩和醫療接受度高達7成以上,但醫改會最新調查顯示,醫院安寧服務2011年至2019年間,從1萬5114人躍升至6萬2421人,增幅達313%,但居家安寧服務人數卻僅從4753上升至1萬2748人,增幅僅醫院的一半,且在總安寧服務佔率,也從23.92%下降到16.96%,降幅達3成,離政府宣示的「在地善終」政策目標相去甚遠。

為了解居家安寧推動的現況和困難,醫改會偕同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健順養護中心召開安寧推動困境記者會,公布乙類居家安寧服務「不足、不均、不好用」「三不」,提供端也「不想做」的體檢報告,以及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的「五缺」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指出,醫改會針對健保署公告341家乙類安寧醫療院所或居家護理機構比對分布狀況,並抽其中77家以神秘客方式進行電話調查,結果顯示近3成院所或機構沒有實際提供服務,2/3院所或機構提供「有條件服務」,附帶條件包括病家需先附上病歷摘要、建議至其他院所、需住在車程30分鐘內區域的限制、需做出院準備並由個管師轉介。

劉淑瓊提到,341家乙類安寧院所中,有部分縣市是地方衛生所,以南投縣為例,11家乙類院所就有9家、屏東縣37家中也有24家。但依據訪調結果發現,衛生所因受限醫師人力與後援不足,往往很難提供服務,若有跟醫院搭配,也僅能提供給藥服務。

▲▼在地善終好難!居家安寧「三不五缺」 服務量能佔比9年降3成。(圖/記者嚴云岑攝)

▲歷年居家安寧佔總安寧人次趨勢圖。(圖/醫改會提供)

此外,比對各縣市今年機構實際入住人數及乙類安寧院所家數,最艱困的縣市平均每家乙類院所需負擔662位機構住民。新北市平均每家需負擔324位,居六都之最。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秘書長張凱評指出,機構是住民第二個家,機構端做安寧如果沒有團隊會很困難,執行機構安寧的鼓勵機制也不足。政府應該正視執行機構存在的「制度上沒有彈性」、「沒有支援」、「沒有藥品」、「沒有誘因」等「四沒有困境」,才能強化提供端投入機構安寧的意願,讓更多有需要的末期病人能夠接受臨終照護。

劉淑瓊進一步指出,為了解機構安寧面臨的困境,醫改會與台灣老人福利機構協會合作,於8月間邀集機構主管或負責人、工作人員、專業團體代表等,召開北中南4場次、共21家長照機構、26人次參與的焦點團體。結果發現,儘管有高達88%的工作人員有高度意願接受院民諮詢及推動安寧 ,但卻存在「缺條件」、「缺教戰」、「缺認定」、「缺簡化」、「缺彈性」等5大缺。

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劉淑瓊呼籲,衛福部應將乙類開辦率較低、推進機構量能不足的縣市,優先列為居家安寧佈建推廣對象,並提供有意推動的社區安寧基層診所和衛生所足夠誘因、後援與支持,加速提升現行健保給付之社區居家安寧療護之在地性,才能機構長者能在疾病末期或臨終階段,不受低效、無效醫療拖磨,有尊嚴、有品質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