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救起溺水者千萬別做「這件事」 水擠不出還會致命

▲台中一江橋下頭汴坑溪27日發生一起溺水意外!(圖/民眾提供)

▲台中一江橋下頭汴坑溪27日發生一起溺水意外。(圖/民眾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有超過500人因溺水喪命,端午連假戲水意外頻傳,急診醫師提醒,到溪邊玩水,或從事溯溪活動,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遇雨就應撤退,以免溪水暴漲引發溺水危機。另外,若救起溺水者,也切忌用哈姆立克法,擠出腹部積水,因為有98%的機率擠不出,還可能釀成吸入性肺炎。

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高偉峰表示,夏季是溺水高峰季,除了自身溺水外,也有部分是為了救溺卻不慎溺斃。救溺五字訣為「叫、叫、伸、拋、划」,民眾若沒有合格的救生員執照,在消防員尚未抵達前,可先用竹竿、樹枝等延伸物,或拋送球、繩等漂浮物給溺水者,千萬不要貿然下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溺水主要的死因都是因為呼吸衰竭,也有部分民眾幸運被救起,卻在上岸後48小時才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也就是所謂的「乾性溺水」,嚴重可能會致命。高偉峰說,這是因為肺部刺激所形成的免疫反應,美國疾病管制局已建議,若溺水者被救起後,有咳嗽、稍微呼吸困難等症狀,還是儘早到醫院檢查。

今(28)日是端午連假最後一天,依據體育署公佈資料,學生發生最多溺水事故的水域,以新北市沙崙海域、墾丁海域、竹圍漁港、高雄市蚵仔寮漁港;新北市烏來山區、新北市大豹溪、新北市三峽河、石門水庫,以及嘉南大圳、桃園大圳最多。

體育署提醒,夏日玩水不玩命,一定要注意戲水「五不」:不長時、不疲累、不跳水、不落單、不嬉鬧,以及「五要」:要合法、要暖身、要注意、要冷靜、要小心,以保障生命的安全。

關鍵字: 溺水 高偉峰 急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