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片紅腫塊!出門遇夏季「9皮膚狀況」好崩潰...刺激因子全公開

▲▼             。(圖/翻攝自Hello醫師)

▲台灣天氣濕熱,容易有皮膚搔癢問題。(圖/翻攝自Hello醫師)

文:Hello醫師/Deryck Chou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暑假即將到來,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出遊和玩水,不過台灣夏天屬於溼熱的天氣型態,也帶來了惱人的皮膚問題,輕則皮膚癢或是長粉刺和痘痘,重則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搔癢紅腫,這次Hello醫師整理了 9 個夏日常見的皮膚問題,幫大家一起解決肌膚問題,出遊也能放心的近距離拍照。

1.粉刺與痘痘
當汗水和皮膚分泌的油脂混和之後,就容易積在毛孔造成毛孔阻塞,但如果你的皮膚容易長痘痘的話,這樣的氣候環境特別容易造成痘痘大爆發,所以若要避免夏天粉刺痘痘孳生,建議參考以下撇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吸乾汗水、別用擦的,因為摩擦會刺激皮膚,進而導致痘痘趁虛而入。
-接觸過汗水的衣物、帽子或毛巾等等,務必清洗過才能再次穿戴。
-盡量選擇不致粉刺性(Non-comedogenic)、不致粉刺的保養品或化妝品。

2.濕疹
濕疹(Eczema)是很常見的皮膚病症狀,會導致皮膚紅腫、龜裂、粗糙或搔癢,有時甚至會出現水泡,而雖然名為濕疹,但其實濕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濕疹,可能會讓其惡化,所以在夏天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保持涼爽減少流汗:排汗會導致皮膚乾燥,汗水的鹽分更會刺激皮膚,因此應該隨時保持涼爽、減少流汗機會。
-寬鬆通風的衣物:避免穿著尼龍、羊毛等粗糙又無彈性的衣物,容易導致皮膚敏感,一般來說,棉質的衣物是最好的選擇。
-避免各種刺激:盡量避開日曬、氯、海水或其他可能刺激皮膚的因子,流汗後也要擦乾,戲水後可以盡快用清水沖洗掉汗水等刺激物,隨後塗抹乳液可以緩和受刺激的肌膚,不過也要特別注意防曬乳、防蚊液或保養品等成分,因為有些化學成分可能會使濕疹的狀況更嚴重,因此購買前最好先試用看看。

3.毛囊炎
毛囊(Foclliculitis)是毛髮生長出來的地方,當毛囊受到感染就成了毛囊炎,受感染的毛囊外觀像是粉刺,但更容易發癢且觸感較軟,降低夏天罹患毛囊炎的機率,請注意以下幾點:

-運動後並應盡快沖洗身體,並替換衣著(特別是緊身的運動褲),避免汗水接觸皮膚過久。
-如果不確定溫泉池或Spa水療池等公共設施的水質(例如:酸鹼值、是否經氯妥善處理),請避免入池,又因為泡溫泉後,較可能罹患毛囊炎,而此又稱為溫泉性毛囊炎(Hot Tub Folliculitis)。
-穿著輕便、寬鬆的衣物,維持通風避免皮膚和毛孔,因潮濕悶熱阻塞。

4.汗疹
俗稱痱子的汗疹(Heat rash),好發於小孩身上,但成人也會發生,由於汗腺被阻塞,造成無法排汗,導致症狀如小水泡狀,或是較深成的紅色腫塊,有些汗疹初期並無感覺,有些刺麻感和極度搔癢,汗疹通常會自行痊癒,減輕症狀的方式只要保持皮膚通風涼爽、避免過度流汗即可,嚴重則找皮膚科醫師診治。

5.曬傷
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無法避免日曬,應盡量著長袖衣褲防曬,佩戴帽子或墨鏡,防曬乳更記得每 2 小時視情況補擦。防曬乳建議選擇防水、防曬係數SPF> 30+,及標有「Broad Spectrum」的,表示能對抗UVA及UVB等多重防護效果。不過,SPF過高的產品,可能較不透氣,相對容易導致粉刺和痘痘。

▲▼             。(圖/翻攝自Hello醫師)

▲防曬乳更記得每 2 小時視情況補擦。(圖/翻攝自Hello醫師)

6.光過敏
有光敏感(Sun allergy)的人,在日照之後有可能會出現蕁麻疹或水泡等症狀,而這可能是因為下列2個原因:

-服用藥物:諮詢醫師找出可能造成光敏感的藥物成分,有些止痛藥和抗生素較容易導致患者有光敏感的症狀。
-有光敏感體質(通常會家族遺傳)的患者,防曬是免不了的,除了挑選防護規格高的防曬乳,找遮蔽物、避免日照還是最佳的預防方式。

7.皮膚乾癢
皮膚乾癢雖然在冬季較常出現,不過濕熱的夏天,其實也常見皮膚乾癢的問題,原因包括經常進出泳池、長時間日曬或吹冷氣,避免夏季也皮膚乾癢,可參考以下幾點:

-進出泳池或玩水之後,盡快用清水和沐浴乳沖洗身體。
-使用相對溫和中性的肥皂或沐浴乳,抗菌或有香味的清潔劑,可能會讓皮膚更乾。
-洗澡水不應過熱,溫度適中就好。
-使用無添加香精的保濕產品,盡量在洗澡後 5 分鐘內擦完才能鎖住水分。
隨身攜帶保濕用品,在洗手後或皮膚感覺乾燥的時候適時保濕。
-冷氣房太乾時,可再間掛一條濕毛巾,或使用加濕器來保持房間內一定濕度。

8.肝斑
簡單來說,肝斑(Melasma)是種黑斑,雖稱為肝斑,但與肝臟功能並無關,形成肝斑的確切原因還未知,但其會受女性荷爾蒙或日曬影響,使肝斑更加嚴重,因此防曬是最好的治療及預防方式。

9.游泳耳炎
游泳耳炎(Swimmer’s ear)的正式名稱為急性外耳炎,當耳朵進水時,水進入的區域大多為外耳道,如果水質不乾淨、或是過度清潔等,就可能導致外耳道發炎,因此預防或治療時,應保持耳道乾爽。
避免游泳耳炎,可以考慮佩戴耳塞,且避免使用棉花棒清耳朵,因為棉花棒可能會將耳垢和髒汙更推進耳道內,並造成刺激。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