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Hello醫師/Jiasheng Li
醫學審稿:Dr. Stephen Lai
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少都有一些類似強迫症的行為,但這並不是所謂的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以打掃為例,一個愛清潔的人或許會習慣每天掃地;但患有強迫症的人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持續打掃,即使地板已經非常乾淨,他們仍無法停下打掃的動作,只有不停重複地做同一件事,才能撫平內心的焦慮,但這無形中卻會打亂了生活秩序,造成強迫症患者更大的壓力。以下為您介紹強迫症的症狀和心理因素。
強迫性思考及強迫性行為的差異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簡稱APA)的資料,強迫症行為可以發生在任何年紀,最早在兒童期就可能出現,患者的平均年齡為19歲。一般來說,強迫症患者無法控制思想和行為,雖然他們也許會意識到自身的強迫症行為,但想要遏止自己卻十分困難。強迫症患者可能會花數小時反覆思考或做相同的事情,但始終沒辦法得到滿足,恐嚴重影響其生活日常和人際關係。
要了解強迫症,首先需要明白強迫性思考(Obsessions)和強迫性行為(Compulsions)的差別,前者是思想上的不合理要求和困擾,不僅難以阻止,還會帶給人強烈的不適感,包括害怕、噁心和懷疑等等;後者則是行為上的執著,強迫症患者會試圖透過重複性的動作,以除去強迫性思考與行為,但往往只是徒勞。
強迫症非癡迷 症狀易合併抽動疾患
我們很常用「強迫症」來描述自己有多癡迷於一件事,但這絕對不是醫學所指的強迫症。以聽歌為例,多數人不會因為癡迷於一首歌,就影響了他的吃飯和睡眠,但強迫症患者卻會如此。清潔衛生、反覆檢查、懷疑、自責、自言自語、對數字和排列極為敏感,以及瘋狂收集東西等,都是強迫症的常見症狀。另外,有的患者也會有抽動疾患(Tic)的症狀,像是眨眼睛、聳肩、頭部和臉部抽搐、清喉嚨、擤鼻子及發出呼嚕聲等。
雖然強迫症的原因不明,但有幾個風險因素值得注意,例如家族病史、個性、壓力和其他心理疾病問題。根據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資料,若直系親屬患有強迫症,孩子出現強迫症的風險將提高。此外,腦部構造異常也可能是潛在原因之一,但其真實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認知和藥物治療 親友支持很重要
若強迫症已經到了會影響生活的地步,通常會建議先給予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或是習慣反向訓練(Habit-Reversal Training﹐簡稱HRT),再搭配像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簡稱SSRIs)的抗憂鬱劑使用,但請按照專業醫師的指示接受治療。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有的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暴露與反應抑制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簡稱ERP),藉此降低強迫症行為。其他方法還有像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和團體治療(Group Therapy)。
面對強迫症的家人和朋友,您可以怎麼做?千萬別小看我們可以給予的支持,請多表現出友善和耐心,聊些輕鬆的話題,但不要拿他的強迫症行為開玩笑,更不可批評和怒罵。強迫症不該成為人際關係的阻礙,時時保持正向溝通,並用愛支持對方,這才是好的幫助者。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