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受傷八成傷「外踝韌帶」 自行揉推醫師喊:母湯

▲▼足踝關節鏡微創韌帶重建術 籃運女將重馳球場。(圖/台北慈濟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圖/台北慈濟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一名20多歲女性某天打籃球時發現只要右腳踩地,腳踝外側就有如被電擊一般疼痛,就醫發現腳踝韌帶斷裂,後來靠重建韌帶恢復腳力,也可以再重拾她熱愛的籃球運動。醫師指出,外踝的三條韌帶是踝關節扭傷最常受傷的組織,統計足踝運動傷害,有八成是外踝韌帶,提醒一旦發現腳踝疼痛不適應趕緊就醫,不要自行推揉、尋求偏方,讓受傷更嚴重。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王禎麒表示,她的腳踝韌帶斷裂,考量年輕人活動力的重要,不用自體韌帶,改以器捐者的異體韌帶,透過關節鏡微創手術,為她重建韌帶,而經過半年的術後調養與復健,終於恢復腳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禎麒指出,外踝的結構包括三條韌帶(前距腓韌帶、前下脛腓韌帶和跟腓韌帶)以及兩條肌腱(腓長肌、腓短肌);內側則由三角韌帶及前後脛肌、屈指長肌、屈拇長肌及伸拇長肌的肌腱負責支持。

外踝的三條韌帶是踝關節扭傷時最常受傷的組織,其中又以前距腓韌帶最易受傷。當運動跳躍、落地沒踩穩或踩到他人或物品而導致腳踝內翻(俗稱翻船或翻腳刀),就可能讓外踝韌帶扭傷或拉斷。據統計,在足踝的運動傷害中,高達80%是外踝韌帶受傷。

▲▼足踝關節鏡微創韌帶重建術 籃運女將重馳球場。(圖/台北慈濟提供)

▲在X光壓力測試下,腳踝內傾角度為22度(左);可往前拉移10.37mm(右),為明顯的外踝韌帶斷裂導致的足踝關節不穩定表現。(圖/台北慈濟提供)

▲▼足踝關節鏡微創韌帶重建術 籃運女將重馳球場。(圖/台北慈濟提供)

王禎麒說明,腳踝扭傷依受傷程度分為三級,若關節受到拉扯或活動時有疼痛感,但外觀並無明顯改變,屬於輕度;韌帶大部分斷裂,合併關節腫大和劇痛發炎症狀,則為中度;韌帶完全斷裂,關節無支撐力,造成不穩現象,常合併嚴重血腫狀況,則是重度腳踝扭傷。

王禎麒提醒,腳踝扭傷者,應遵循「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之後儘快就醫,做詳細診察治療。而「急性運動傷害的PRICE原則」指的是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 packing)冰敷、C(Compression)壓迫和E(Elevation)患肢抬高。

若不慎腳踝扭傷,掌握上述處理原則,然後至少兩個月減少受傷部位使用,輔以物理復健治療,七成以上的患者,其韌帶多會自行癒合。若休息後仍無法復原且踝關節仍不穩定者,則須評估手術治療的可能性。

王禎麒強調,平時走路時的扭傷,或是熱愛運動者長期高強度使用,都可能讓韌帶鬆弛,甚至造成韌帶受損,一旦腳踝疼痛或是關節有腫脹情況,務必儘快找專科醫師診治,切勿自行推揉、尋求偏方,以免讓韌帶斷裂更嚴重,增加治療困難度。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