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登記資料庫走過40年!癌登之父盼大數據開創防治新局

▲▼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40年研討會。(圖/國健署提供)

▲癌登之父、前北榮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獲副總統陳建仁頒癌症登記貢獻獎。(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每年有多少人新確診罹患癌症、哪種癌症最多,透過癌症登記資料庫一目瞭然,而這樣的系統建置至今已經滿40年,不管從完整性、資料彙整效率等在國際間都數一數二。癌登之父、前北榮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回想,癌症登記系統從沒有電腦又被醫院視為不賺錢項目開始,一直到現在成為癌症防治的重要依據,希望未來能持續運用癌登大數據開創癌症防治新紀元。

癌症已連續36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堪稱國人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105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832人,較104年增加676人,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當中又以大腸癌發生人數最多,連續11年位居第一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數據是來自「癌症登記資料庫」,從民國68年開始建置至今已經40年,堪稱亞洲先驅,品質也和歐美相當,完整率達到98%且達到北美癌症登記評鑑特優登記單位的95%標準,國民健康署今(19)日特別舉辦40週年國際研討會,邀請各國癌登專家共同分享最新癌症防治實證。

▲▼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40年研討會。(圖/國健署提供)

▲癌症登記40年研討會。(圖/國健署提供)

癌症登記學會理事長李明陽表示,癌症登記資料可作為政府癌症防治政策評估,舉例來說,國內這10多年來大腸癌發生人數最多,但是資料同時也顯示,透過篩檢等措施,近兩年發生人數已經下降,且確診患者屬於早期的占比增加,可以預見將來大腸癌發生下降。

至於在大腸癌竄升首位之前,我國新發生人數最多癌症是肝癌和肺癌,李明陽說,政府透過B肝疫苗接種、菸害防治等手段介入,讓人數下降,肺癌現在多為原因尚不明確的腺癌。

▲▼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40年研討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有癌登之父之稱的前北榮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圖/記者洪巧藍攝)

國內能有這樣的系統建置,歸功於首創醫院癌症登記的前台北榮總癌病中心主任陳光耀。他致詞時表示,癌登剛開始執行還沒有電腦,靠的是卡片手抄,隔年則引進全台灣最大電腦,讓資料的統計、回顧都變得容易。然而當時也遭遇不少困難,癌症登記並非賺錢項目,要怎樣讓醫院願意投入資源與人力,陳光耀找上衛生署,讓登記資料可以給醫院回饋,每筆資料15元,一步一步走到現在。

活用癌登數據提升醫療品質的台大公衛學院賴美淑受訪表示,國內在92年頒佈癌症防治法,政府要注意的不僅是新發生人數,也要提升相關照顧品質、增加存活,癌登資料增加每個病人期別資料,並且藉此分析癌症篩檢成效以及活率,做為癌症防治政策、臨床應用本土實證資料,也讓全國有齊一標準,促使各院有所進步。

陳光耀表示,癌症登記資料對醫病雙方皆有好處,特別現在已經是大數據時代,醫界學者更可以運用發現更有價值的學術成果,開創癌症防治新方向。

▲▼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40年研討會。(圖/記者洪巧藍攝)

▲國健署長王英偉(左四)和癌登貢獻獎得主們。(圖/記者洪巧藍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