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腸道菌相健康嗎?醫教從「2指標」判斷:聞到臭屁快吃菜。(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腸道菌叢數量破百兆,又被視為「人體另一個器官」,但腸道菌叢有好也有壞,當壞菌佔比多過好菌,對消化、代謝、免疫等功能也會產生影響。該如何視自身情況調整腸道菌叢?醫師表示,可從「2指標」判斷,若糞便呈褐黃色、放屁有臭味,就代表肉類吃太多,應盡快補充蔬果,促進腸道益菌生長。
腸道菌叢與人體宿主基因體共生互利,經由「菌―腸―腦軸」的調控神經傳導、內分泌、消化、代謝、免疫作用,影響遍及全身,主宰日常生活情緒、食慾、健康狀態。好菌的發酵作用,有益健康。壞菌的腐敗作用,使人生病老化、致癌。而腸道菌量以,大腸最多,小腸次之,胃最少。
林口長庚前胃腸科顧問級主治醫師陳邦基表示,腸道菌叢分部中,益菌與共生菌約佔10~25%、害菌與致病菌約佔20~25%,可變好變壞的中性菌,如伺機菌、騎牆菌、條件致病菌,則占50~70%。而中性菌就像「中間選民」,如果好菌佔優勢,就會全數往好菌靠攏,而當好菌與中性菌加總數量為壞菌3倍,就能確保腸道健康。
▲腸胃菌叢壞菌過多,其腐敗作用,可能造成人體生病、老化、致癌。(圖/資料照/記者趙于婷攝)
陳邦基提到,要判斷好菌是否佔優勢,可從糞便及俗稱「放屁」的腸氣評估。糞便顏色越偏金黃、軟硬度適中,排泄時如擠牙膏般順暢不費力,就代表腸道菌叢越健康,次數以每日1至2次、每週不少於2次最佳。
腸氣的日均排氣量則以500cc最佳,每天排便次數約5~10次。陳邦基表示,腸氣成分若為氮、氫、氧、二氧化碳、甲烷,95%以上是無臭的。但如果成分以氨、氨、硫化氫、酚、吲哚、糞臭素、甲苯酚、甲硫酚,就有機率產生「濃臭屁」,但發生機率只有1%。
陳邦基表示,當食用大量蛋白質、脂肪時,會活躍壞菌腐敗作用,進而導致臭屁產生,隨著中秋佳節將至,民眾狂吃烤肉、月餅,都是造成壞菌活躍的元凶。陳邦基提醒,民眾在烤肉時,別忘了多烤一些蔬菜,也可以一口肉、一口蒜,提高蔬菜入腹比率。因蔬菜所含木寡糖不會被壞菌利用,也能藉此平衡腸道菌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