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這時期狂吃「胖在媽媽身上」!醫曝吸收3階段:超過O公斤會難產啊

▲▼減肥,體重,夾菜,青菜,。(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懷孕分為三期,第三期才是備胎兒所吃下去的營養。(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文/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團隊

胎兒發育健康,孕婦營養充足是重要關鍵,但孕期體重控制很重要,孕婦過重或胎兒過重,都會造成孕期及生產中的難題,因此,準媽媽飲食不可不慎,要吃得好、吃得飽,但熱量不可超標。

一般來說,懷孕分三期,孕期第一期(0至3個月)體重只能增加1至2公斤,第二期(4至6個月)與第三期(7個月至出生),體重增加最多各5公斤,整個孕期可以增加10到14公斤但前提必須是:準媽媽懷孕前,處於標準體重狀態,如果孕前已超重,就不能增加到14公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孕吐通常都發生在懷孕初期,不少孕婦在第一期因孕吐嚴重而吃得少,擔心影響胎兒發育,其實,懷孕第一期胚胎還在細胞分裂階段,需要的營養不多,準媽媽即使無法進食,也不致於影響胎兒,不必過於憂慮,即使體重沒增加也沒關係。

第二期增加的體重,主要是儲存在媽媽身上,這是為產後育兒做準備,所以此時孕媽媽會發現自己身上脂肪多了、乳房也變大了。孕期到了第三期,才真的是為胎兒而吃,此時吃下去的營養,大部分都會被胎兒吸收,所以要小心不要超重,因為吃得多、胎兒就大得快,胎兒太大,就會很難生,所以懷孕最後一個月每週一次的產檢,醫師一定會留意孕婦體重增加的情況。

▲▼懷孕,媽媽,孩子,親子。(圖/翻社自pixabay)

▲懷孕體重像吹氣球一樣增大,仍要注意三餐飲食控量。(圖/翻社自pixabay)

從懷孕四個月起到產前,準媽媽的體重最好控制在每週增加0.5公斤就好,體重增加與熱量大有關係,孕期第一期原則上不必增加熱量攝取,多吃無益。第二期及第三期每天增加300大卡(一碗飯約280大卡),從孕前的每天2000大卡增加到2300大卡。

從大原則來看,孕期著重飲食均衡,每天都要吃到六大類食物(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其中,蔬果量一定要夠,如果不足,懷孕後期容易便秘,懷孕第二、三期則要注意蛋白質的攝取,一定不可以缺乏,因為此時是胎兒長肉階段,而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有豆、魚、肉、蛋等。

其中,從豆製品如豆腐、豆干還可獲取鈣質,幫助胎兒骨骼及牙齒生長,媽媽也能預防抽筋、骨質疏鬆及妊娠高血壓發生。吃魚則可以攝取有助胎兒腦部發育的DHA,台灣是海島,漁產豐富、吃魚方便,但漁產品有重金屬污染的問題,孕婦吃魚要留意漁產品來源,建議盡量避免食用鯊魚、旗魚、鮪魚、油魚等。

另外,全孕期都要適當補充水份,以常溫白開水或溫開水為佳,尤其原本就有便秘問題的孕婦,更要留意多喝水。孕期勿喝含咖啡因及酒精的飲品,含糖飲料熱量高又沒有營養,喝了只會增加體重,更是絕對不碰為佳。不少準媽媽認為鮮榨果汁好喝又能補充維他命,但飲食如果攝取足夠熱量,不建議喝新鮮果汁,因為這樣很容易吃到超量的糖份跟熱量。

本文摘自《我的餐盤:北醫營養權威量身打造》/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團隊/天下文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