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熱炸」曬昏頭!中醫師「DIY生脈飲」消暑秘方公開

▲▼天氣 高溫 炎熱。(圖/記者屠惠剛攝)

▲秋老虎氣溫飆高,要注意避免中暑,及造成橫紋肌溶解症。(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謝承恩/綜合報導

雖已過「立秋」,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醫師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補充元氣。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近日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葉家舟醫師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必須補充適當的水分,並且應該緩慢地喝水,不可牛飲。如遇到中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

▲▼中醫提神解暑妙方 教您養生「生脈飲」。(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中醫提神解暑妙方,養生「生脈飲」。(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