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嬰兒與母親
有個消防員媽咪,平時住宿舍,與寶寶遠距離相處,靠著擠乳,把寶寶餵到7個月以上;也常見全職媽咪靠著親餵,寶寶出生後連奶瓶都沒碰過……
瓶餵或親餵,選擇權在妳,但是方法,專家教妳──「瓶餵轉親餵」與「親餵轉瓶餵」正確作法!
產後4至6週內,先從親餵開始
人類是哺乳類動物,就自然界來說,親餵是最自然的狀態,大部分新生兒內建含乳能力,一出生就會找到媽咪的乳頭,開始第一次的哺乳。
吸吮,對嬰兒腦部發育很重要
博仁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毛心潔表示,產後4至6週內,新生兒健康足月出生,不是早產、生病等有醫療狀況的寶寶,母體狀況也尚可,一般會建議媽咪從親餵練起,因為即使遇乳腺阻塞,或奶量不夠問題,親餵媽咪都能靠正確頻繁的哺乳來解決和預防。
另一方面,吸吮佔嬰兒腦部發展很大一部分,實證研究指出,親餵哺乳能降低寶寶口腔咬合不正和過敏的風險,而且親餵越久,寶寶的認知功能越好,鼓勵媽咪如果身心狀況沒問題、寶寶健康無虞,這期間先以親餵為主。
寶寶無法含乳成功,留意口腔狀況
然而,如果寶寶是健康足月新生兒,媽咪乳頭沒有很平、很凹、很小或很大等特殊的狀況,但寶寶卻屢試都無法含乳成功,可能是孩子口腔有狀況,如常見的舌繫帶過緊,或少見的口腔運動不協調,這時應該適時請泌乳顧問介入、協助。
過了產後4至6週,有上班需求的職業媽咪,可讓寶寶開始接觸奶瓶,上班前模仿日後上班後的瓶餵、親餵模式,讓照顧者練習瓶餵;而全職媽咪可繼續選擇全親餵,偶爾出門托人帶,寶寶不肯喝奶瓶,受托者不必非得等媽咪回來,可用湯匙、杯餵、針筒、滴管等,都是可暫時替代奶瓶的餵食工具。
毛心潔主任提醒,即使選擇瓶餵的媽咪,有機會仍可盡量維持每日1至2次的親餵,因為大部分人用擠乳器或手擠,容易有奶量不多或擠不乾淨的問題,但寶寶一吸奶便會把媽咪乳房吸得很軟,並覺得滿足,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親餵、瓶餵寶寶喝到營養有差嗎?
母乳分為前、後奶,各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毛心潔主任強調,只要與寶寶保持供需平衡,親餵與瓶餵媽咪都能讓孩子喝到前、後奶。除非寶寶常放屁、肚子常咕嚕咕嚕叫,或是易打嗝、溢吐奶,因臨床上發現,後奶較不好擠,親餵能吃到較多後奶,奶量大的瓶餵媽咪,可能擠出大量前奶,寶寶吃多了乳糖成分較高、較產氣的前奶,雖然大得較快、體重漂亮,卻很容易排氣,這時可改成親餵,便會改善。
至於喝冰凍過的母奶,營養價值會較新鮮母奶打折嗎?毛心潔主任說明,親餵的母奶是「產地直送」,假設媽咪很重視母奶裡的營養、抗體、生長因子,直接從乳房上吸取的效果最好,冷藏或冷凍奶,活性細胞會減少,營養成分多少會打點折。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2019年3月號。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712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