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角膜學問大!技術員上工前 需先開「100顆豬眼」練手

▲台大醫院台灣國家眼庫團隊 。(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大醫院台灣國家眼庫團隊在北區實驗室前合影,白袍者為胡芳蓉教授,藍衣者為技術員。(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國家眼庫成立以來,2014年至2018年間,總共完成1765件眼角膜捐贈摘取,供應國內8成以上角膜移植病患。由於眼角膜摘取全需「人工作業」,如何摘得漂亮,也成了技術員的最大考驗。國家眼庫負責人、台大醫院眼科部胡芳蓉教授分享技術員考選與訓練流程,除了手需夠穩外,還需至少摘過100顆以上的「豬眼」,方可正式上工。

國家眼庫為衛福部提供經費成立,由台大醫院承接,負責台北與花東的捐贈摘取、保存,另於成大醫院設立南部辦公室,負責餘下縣市,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全年無休,技術員不僅要輪三班,也要做好隨時出勤的準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芳蓉今(21)日公開台灣眼庫運作,2014年將角膜摘取方式由傳統整顆眼球摘取,進展至僅摘取眼角膜後,就訂定嚴格的微生物角膜篩選標準。

▲捐贈角膜。(圖/記者嚴云岑攝)

▲經摘取後冷凍的角膜。(圖/記者嚴云岑攝)

技術員出外勤帶回角膜後,便會送往實驗室依品質進行分級,內皮細胞密度需超過2000平方毫米,才提供作為光學全層角膜移植使用,內皮細胞不足者,則冷凍保存為次級角膜,供緊急修補使用,至今已挽救64位病患免於摘除厄運。

胡芳蓉說,目前台大醫院共有7名技術員,很多都是從加護病房護理師轉任,通過招考後得經過半年訓練,不僅要懂得切開技術,避免下刀過深造成角膜垮掉,每月還要至少開20顆豬眼練手,「基本上要摘超過100顆,我們才會讓她獨立作業。」

而技術員在執勤過程,有時也是試膽大會,胡芳蓉笑道,2014年至今,全台共有85家醫院與國家眼庫合作,有次一位技術員半夜接到捐贈電話,背著保冷箱與工具箱前往時,「剛到捐贈室,燈就突然暗了」,但技術員卻冷靜地打開手機手電筒進行前置作業,不久後電來了,也順利完成摘取作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