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私密處分泌物爆多 醫揪「2飲食習慣」害濕性體質

私密處,下體,陰道。(圖/記者李佳蓉攝)

▲一名女性飽受多年分泌物異常困擾,竟是濕性體質作祟。(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18歲青少女多年來因分泌物異常量多,每日須頻繁更換護墊來維持私處清爽,因不想再服用抗生素及外用藥膏,輾轉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問診發現,該名個案因準備升學考試,平時嗜「吃甜食、冰品」紓壓,並時常熬夜唸書,造成所謂的中焦脾胃功能衰退而造就濕性體質,加上前陣子頻繁下雨,水氣增加,導致體內濕氣加重,因此分泌物增量。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許雅婷指出,台灣為四面環海的海島型國家,且地理位置屬濕度較高的亞熱帶地區,又適逢季節交替的清明時節,水氣更加旺盛,民眾便容易受到「濕邪」的侵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濕邪」為體內過濕所致的病徵,可分為「外濕」與「內濕」,前者為外界環境如下雨、潮濕天氣或是淋雨、流汗未即時擦拭,因而進入體內的濕氣;後者與脾胃功能有關,當脾胃功能正常,體內濕氣可從汗水、大小便排出,反之則會聚積於內,形成濕性體質。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許雅婷。(圖/台北慈濟醫院)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許雅婷。(圖/台北慈濟醫院)

許雅婷說明,體內濕氣過重會有腹脹、排便不順、身體沉重、四肢水腫、皮膚濕疹及關節疼痛,女性亦有白帶增多等諸多不適症狀,且「外濕」會引動「內濕」,最常見的情形,就是因為天氣潮濕引發關節紅腫發炎、疼痛難耐。

針對濕性體質的女性且有分泌物問題,常見的處方便為蒼朮、白朮、薏苡仁等藥材,除了藥物處方,許雅婷說,民眾也可將四神湯作為日常去濕養生的食療,因同樣含有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薏仁等藥材,藥性平和還能改善消化不良與腹瀉問題。而綠豆薏仁湯、紅豆水、薏仁水及玉米鬚茶等飲品,也都有助排濕、消水腫及促進新陳代謝。

許雅婷提醒,去濕養生應從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減少食用生冷、油炸及甜膩的食物,並記得時時補充足夠水分,維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女性平時選購貼身衣物時,應盡量選擇棉質內褲且定期替換,生理期期間務必勤勞更換衛生棉,若發現白帶呈現黃綠色,且散發異味、開始搔癢等,應就醫看診,避免引發急性陰道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