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免疫療法用於晚期腎細胞癌。(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台灣的腎癌發生逐年上升,統計一年新增個案超過1300人,而每年死於腎癌的患者多達600人,當中以腎細胞癌最為常見,過去晚期腎細胞癌患者僅能以手術與標把藥物治療,但無法顯著增加存活率。國內現在有雙重免疫療法使用於晚期腎細胞癌,最新臨床試驗顯示,使腫瘤完全消失的比例是標靶藥物的近10倍,死亡風險也降近4成。
66歲的王先生,起初因為左大腿疼痛到骨科就醫,檢查發現髖關節有腫瘤,進一步切片檢查才確認是腎臟腫瘤轉移到髖關節,隨即轉診到泌尿科。收治個案的台北榮總泌尿科醫師黃逸修表示,經過手術把腎臟切除後,王先生左大腿骨轉移的部份仍相當疼痛,只能依賴拐杖行走,甚至在家裡只是去上個廁所,得爬行才能完成。
黃逸修表示,經過建議改以雙重免疫療法治療,王先生在5次療程後癌細胞便受到控制,行走不成問題,定期追蹤檢查3年都不見體內癌細胞,重獲健康身體。
黃逸修指出,早期腎癌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最合適的治療,腎細胞癌晚期患者,則以手術與標靶藥物為主,但即使接受手術治療,通常也無法將腫瘤完全切除,轉移與復發的機率極高,而以標靶藥物為第一線治療僅能延長無惡化存活期,無法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蔡育傑醫師進一步補充,若患者已有癌細胞轉移的情況則不適用手術,雖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放療有一定的療效,但反應率只有3成,且伴隨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不佳,易造成患者治療順從性低,是過去治療的最大瓶頸。
蔡育傑表示,免疫療法則不是針對癌細胞本身,而是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細胞活化、恢復功能來對抗癌細胞。我國目前已核准用於晚期腎細胞癌與黑色素瘤治療;臨床試驗更證實,新型癌症免疫療法突破傳統存活率低的治療瓶頸,且晚期腎細胞癌使用免疫療法藥物後,使腫瘤完全消失的比例是標靶藥物的近十倍。
不過,黃逸修提醒目前該療法尚無健保給付,得自費,療程長短也必須看患者本身狀況而定。而腎癌發生的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清楚,若有洗腎、吸菸、肥胖、家族遺傳者,即是罹患腎癌的高危險群。
腎細胞癌預後好與壞,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建議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進行健檢,若是有出現腰部硬塊與疼痛、血尿相關症狀時,應提高警覺,盡早確診;若是確診的病患,則要頻繁地進行常規追蹤,聽從醫囑提升治療成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