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一名早產男嬰因壞死性腸炎情況危急,今送到台大兒醫救治。(圖/記者范綱儀攝,下同)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花蓮一名早產男嬰因壞死性腸炎情況危急,今(27)日緊急從花蓮送往台大兒童醫院救治,目前還在觀察中。台大兒醫小兒部新生嬰兒科主治醫師周弘傑指出,壞死性腸炎「是新生兒醫師很不希望遇到的問題」,該症狀在台灣發生率2%-4%,比西方國家的7%-10%低,但一旦發生該問題,有90%都是早產兒,因狀況多變,貿然開刀風險更高。
周弘傑說明,壞死性腸炎通常都發生在早產兒開始餵食的前段時間,尤其是早產「週數越小、體重越小」越容易發生,腸黏膜會組織壞死、肚子會漲大、有血便等,嚴重甚至會腸子破掉,該症狀會影響呼吸狀況,導致生命徵象不穩定,因此死亡率很高,再加上腸子發炎,預後也不是很好。
「壞死性腸炎不是說開刀就能開!」周弘傑特別提到,很多民眾和家屬都會誤解「為什麼不能馬上動刀處理?」,但其實壞死性腸炎是變化非常大,發生時,生命徵象會很不穩,尤其多數都發生在早產兒,若貿然手術,風險反而更高。
▲在保溫箱的早產男嬰在國道警察開道、家屬和醫護人員的護送下抵達台大。
周弘傑解釋,壞死性腸炎發生患者中,有90%是早產兒、10%是足月兒,小孩子的狀況本來就比較多變,因此必須在生命跡象穩定的狀況下才能進行手術,過程中需要非常多的檢查和評估,並沒有說什麼時候是開刀時機,主要還是看小孩子本身的狀況。
雖然壞死性腸炎發生率不算高,但死亡率高!周弘傑說,該症狀會嚴重影響生命徵象,因此在評估手術的過程中,只能不斷的支持孩子,用強力抗生素、呼吸器去穩定身體狀況和維持生命徵象,也必須和外科緊密會診,評估什麼時間才是最適合的開刀時機。
周弘傑坦言,壞死性腸炎是照顧上非常非常大的挑戰,更是新生兒科醫師很不希望遇到的問題,未來也很容易發生腸沾黏、短腸症、腸子狹小等併發症,必須長期追蹤。最後談到花蓮早產嬰的狀況,他則簡單表示「這種症狀真的變化很大,就像前面所說,一切都要觀察評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