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體正在「發炎」嗎?麻油進補請止步

圖/周書羽 文/曾沛瑜

吃麻油雞喉嚨會「束」起來、生理期吃會經血不順、孕婦吃了可能加速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這些民間說法有沒有道理?

1.麻油雞人人適合吃?

熱補麻油雞,較適合虛寒體質

「冬令進補,開春打虎!」傳統農業社會每年要歷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正是儲備能量的季節,加上天冷陰寒、易耗損陽氣,為了適應季節變換,冬令進補其實是順應自然的養生,這也是為什麼天一冷大家都想吃麻油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楊仁鄰指出,現代工業社會務農人口少了,大部份的人四季忙碌且四季都補,營養過剩反而成了常見的問題,生活型態跟過去截然不同,想進補,自然也無法再按過去的邏輯。

楊仁鄰提到,進補,其實就是透過藥材與食材將身體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調整到平衡的健康狀態,所以搞清楚麻油雞的性味適不適合自己的體質,才能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吃。

麻油雞湯底主要以麻油、米酒、薑組合而成,楊仁鄰分析,其實生的麻油性味偏寒,但加熱以後就轉為熱性,加上薑跟酒皆屬熱性食材,所以透過這些元素烹調而成的麻油料理,像麻油腰子、麻油豬肝、麻油麵線等,都是熱補。

既然是熱補,就有它適合的體質。基本上體質偏虛寒,怕冷、容易四肢冰冷的人吃了就會覺得很舒服,但體質偏燥熱,容易口臭、嘴破、便秘的人,吃了反而會導致身體不適。

2.感冒、懷孕、生理期,究竟能不能吃?

然而,老一輩不管你身體究竟寒熱虛實,總是百般叮嚀許多關於麻油雞的禁忌,例如感冒吃了喉嚨會「束」起來、生理期吃會讓經血不順、孕婦吃了恐怕會加速子宮收縮導致流產......,這是真的嗎,該不該遵守?

楊仁鄰直指,身體正處於發炎狀態,體質會偏熱性,不適合燥補,所以感冒、發燒、扁桃腺發炎、泌尿道發炎、急性肝炎......其實都不適合吃麻油雞,所以老一輩常說感冒吃了會「束」起來,指的其實就是發炎、腫痛愈來愈嚴重,導致喉嚨緊得像束起來一般。

雖然西醫沒有特別的禁忌,但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提到,感冒重要的是多喝水、補充豐富的維生素C,例如喝杯現打的蔬果汁,而不是去吃重油重鹹的食物。可見感冒期間避免吃麻油雞的確是應該遵循的說法。

至於媽媽常交代女兒生理期不准吃,警告可能會大量出血、害經血不順等各種說法都有;孕婦也被盯上,認為吃了可能加速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搞得女生們碰上麻油雞就神經兮兮。

中、西醫都否定這樣的說法。

西醫本來就對食物沒有太多禁忌,楊仁鄰則說明,多數人認為生理期、懷孕不能吃,其實是因為處於這個階段的人體質大多偏向燥熱,所以會有這樣的建議,但如果妳體質偏寒,經血少、痛經且血塊多,吃這類溫補食材反而有助循環。所以關鍵還是體質,並沒有生理期、懷孕就不能吃的通則。

此外,楊仁鄰也提到,心火旺導致的失眠、焦慮;更年期、經常熬夜的陰虛體質;容易出油、皮膚生痤瘡的濕熱體質,最好也謝絕麻油雞。

3.三高、痛風、腎臟病 務必小心吃

要說禁忌,最該小心的反而是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痛風、腎臟病的患者。黃莉棋提醒,在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冬季,高油、高鹽、高膽固醇的麻油雞料理是這類患者最害怕的食物。

高血壓患者忌高鈉。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特別叮嚀要小心麻油麵線,因為麵線鹽分高,加上湯頭既有的調味,容易過鹹。

想排鈉需要高鉀,所以增加蔬菜的份量是必要的,但最好單獨川燙,別淋肉醬,更不要放進麻油湯裡煮,否則油吸飽飽,反而更糟。

高血糖患者則要避免升糖指數高的食材,例如麵線可用蕎麥麵、地瓜飯或五穀米飯等升糖指數較低的澱粉取代,但更重要的還是精算份量,如果有吃麵線、米血,當天的澱粉就務必減量。

高血脂的病人則要避免膽固醇過高的食材,像麻油腰子、麻油豬肝、麻油下水等內臟類,油分高的湯也要少喝。痛風怕內臟跟湯頭裡的高普林,所以同樣要避免這些東西。

腎臟病要小心的食物更多。鈉、鉀、蛋白質、膽固醇幾乎都要隨著建議嚴格限量,所以同樣要精算每項食材。

6大原則 放心吃

麻油雞讓這些人又愛又恨,但劉怡里表示,只要小心控制,注意以下幾個重點,其實這些患者也可以安心吃麻油雞。

1‧油、酒、鹽少放,清淡口味同樣吃得到麻油雞的噴香。

2‧雞肉一定要去皮,否則麻油的油脂加上雞皮的油脂簡直就是喝油。

3‧別煮成火鍋。家裡不是每個人體質都適合吃,而且火鍋大多摻雜高熱量的火鍋料,容易吃進額外的負擔,況且健康的蔬菜加進鍋裡煮只會吸飽滿滿的油,反而吃進更多熱量。

4‧搭配茶、水,切忌再飲酒。吃麻油雞還要配燒酒,絕對是上述患者的大忌,建議搭配茶、水幫助代謝。

5‧將一碗麻油雞當成餐點的一部份,有油脂、蛋白質,加上一碗低熱量的五穀米飯當澱粉,搭配川燙蔬菜當纖維質,同樣是健康的一餐。

6‧吃過一餐豪華的麻油雞,下一餐務必減量,免得餐餐大魚大肉,導致體重、血脂、尿酸......等數據飆得厲害,反而什麼都不能吃。

延伸閱讀:

感冒不一定得多喝水 喉嚨痛、鼻塞該補充這2樣東西

健走能活化大腦、防心血管疾病 11/18康健樂活節,一起來WALKING吧~免費報名

容易掉髮、關節痛?7徵兆告訴你 該多吃點蛋白質了

蛋白質吃不夠易併發感冒、帶狀疱疹 醫師教你用體重算出每日攝取量

打好根基就能抵禦嚴寒 冬令進補中醫師大推2種食物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關鍵字: 康健雜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