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雙重陷阱「高蛋白、高鈉磷鉀」遵照三原則腎病患也可吃鍋

麻辣火鍋,鴛鴦鍋,火鍋料(圖/記者林世文攝)

▲腎臟病患者又想吃鍋?怎麼辦。(圖/記者林世文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天氣漸涼吃鍋又成為熱門活動,特別是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更有禦寒三鍋的稱號!但是針對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而言,吃鍋可能面臨雙重陷阱,包含食材的高蛋白,以及熬煮過後的火鍋湯頭高鈉、高磷、高鉀,恐怕衝擊疾病控制。醫師提出三原則,掌握蛋白質、主食以及湯品的選擇與攝取,患者一樣可以吃得好。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鈕聖文受訪表示,吃鍋對於腎臟疾病患者的第一大陷阱在於「高蛋白」,包含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鍋物的食材如雞肉、百頁豆腐、豬血等都是人體蛋白質來源;一些號稱無肉不歡的肉量倍增鍋物,民眾甚至會放棄主食、蔬菜盤,讓導致蛋白質攝取過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鈕聖文進一步解釋,腎臟疾病患者一般必須採取低蛋白飲食,主要是因為體內蛋白質代謝產生的酸性含氮廢物必須由腎臟排除,然而腎功能受損時,酸性含氮廢物無法有效排出並堆積於體內,產生代謝性酸中毒,嚴重時將出現尿毒症狀

第二大陷阱則在於「高鈉、高磷、高鉀」,鈕聖文說,火鍋湯底鹽分高,易使體內鈉濃度提升,另動物骨骼中的磷可能在長時間熬煮過程進入湯汁中,而薑母鴨、羊肉爐等中藥材藥補湯,以及深綠色蔬菜長時間熬煮,都可能使鉀超量。

然而慢性腎病者的腎臟平衡電解質功能異常,可能導致水腫、肺積水、心律異常,嚴重時甚至可能昏迷或休克。此時可以透過三大原則來突破這些陷阱:

第一、蛋白質攝取僅半手掌

鈕聖文表示,一般對於低蛋白飲食的限制為每天每公斤體重0.6-0.8g,且當中應該有1/2為高生物價蛋白質 (豆魚肉蛋類),以60 公斤成年女性計算,一天的蛋白質量應該在36~48g,當中高生物價蛋白質應達18~24g,這些數值通常營養師都會協助腎臟疾病患者進行計算。

他要提醒的是,如果要吃鍋,當餐蛋白質可以用半手掌 (約 2 份肉類)來做為基準,以各類肉來看約是3-4片鴨胸、或半隻雞腿、或2-3塊羊肉;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三餐當中有一餐吃鍋,另兩餐的蛋白質量就應該調整。

第二、選用低蛋白主食

鈕聖文指出,主食類如白飯、麵條等,也都含有一定比例蛋白質,建議患者以低蛋白食材替換,如將麵條置換為冬粉。此外,火鍋料選擇,可多蔬菜、少加工物 (如魚板、甜不辣),降低蛋白攝取。

第三、湯品淺嘗勿狂飲

火鍋湯品可能導致鈉、鉀、磷離子失調,建議患者應淺嚐風味即可。

鈕聖文感嘆,臨床經常遇到許多患者,明明飲食沒有控制,以逃避的心理不告訴醫師,但這不會改變身體對蛋白質的反應,甚至加速患者得進入透析治療,此外,腎臟疾病沒有控制,影響的是全身性發炎甚至引起心血管疾病。

其實患者的飲食並非什麼都不能吃,但是吃的時候一定要遵照原則才能吃得好又顧健康。鈕聖文也提到,如果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能減少產生的尿毒素,降低患者腎臟負擔,根據台灣臨床診療指引指出,可有效延緩洗腎的時間。

目前健保針對腎絲球過濾率<15ml/min 以下慢性腎臟病患使用酮酸胺基酸補給藥品有給予給付,其餘則需經醫師評估後自費使用,但重點仍是必須配合低蛋白飲食,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