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症5年藥效衰退,「深腦刺激術」讓廚師炒菜不再抖。(圖/中國附醫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54歲的廚師沈先生6年前出現炒菜手抖、端菜不穩症狀,原本不以為意,直到口齒不清,才知是巴金森症作祟,雖然透過服藥控制,但5年後卻面臨藥物縮短問題,無法應付正常工作,經過「深腦刺激術」治療,終於擺脫長期病痛帶來的不便,也能重拾鍋鏟,為家中的經濟打拼。
收治患者的中國附醫神經部主任蔡崇豪表示,巴金森氏症為國人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會有漸進性的動作遲緩、肢體僵硬、靜止性顫抖以及平衡障礙等。雖然有藥可醫,但在服藥4、5年後,藥效持續的時間可能從5~6小時縮短到2~3小時,影響病人生活品質。
▲巴金森氏症患者服藥一段時間,就算使用原本的藥量,也可能造成異動症產生。(圖/中國附醫提供)
此外,有些病患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藥物基準線與引起異動症範圍縮小,就算使用原本的治療濃度,也會出現難以控制的肢體扭動或亂動(dyskinesia),此時單純的藥物處方就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深腦刺激術是由法國神經外科醫師Benabid發現,以電極刺激特訂神經核,可以緩解巴金森氏症症,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都已核准該項手術,作為巴金森氏症的輔助療法。
▼54歲患者沈先生(左三)透過深腦刺激術治療,已可重拾廚師工作。(圖/中國附醫提供)
蔡崇豪表示,沈先生術後狀況良好,吃藥頻率回復到4小時一次,已經可以重拾鍋鏟,繼續回自助餐店擔任廚師一直,而他也開始學習如何使用體外遙控器,讓症狀獲得更好的控制。
中國附醫自2004年起,已幫100位巴金森氏症患者,完成深腦刺激手術,神經部呂明桂醫師表示,衛福部已於2015年將刺激器納入給付範圍,嘉惠了不少病友,但其餘部分仍須自行負擔。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