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出來不一定是蔬果、水分攝取不足,營養師說,油脂也是關鍵。(示意圖/視覺中國)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時常受便秘所苦的你,納悶明明每天多喝水,也有吃蔬菜水果、運動也有做,怎麼還是大不出來?營養師廖欣儀揪元凶,是油脂吃太少了。她說,想減肥而長期以水煮、無油料理的飲食型態,結果高纖食物讓糞渣變多,但缺乏油脂使糞便排不出來、滯留於大腸中,當糞便水分被大腸吸走、堅硬如石,惡性循環下就導致便秘、甚至痔瘡產生。
營養師廖欣儀在粉專《欣儀的營養聊天室》拍攝影片分享,油脂能增加糞便潤滑度,也能輕微刺激腸道蠕動、促使膽汁分泌,避免消化不良與腹脹等問題。此外,Omega-3脂肪酸還能滋潤並保護胃黏膜,適當攝取能維持消化道健康。
提到人體若長期不攝取油脂類的後果,廖欣儀說,會因缺乏脂溶性維生素A、D、E、K,造成代謝異常或免疫功能下降。她表示,油脂不足時也會造成抗壓荷爾蒙分泌不足,失眠、頭痛或焦慮等早衰症狀就會出現。長時間缺乏油脂,還會引起皮膚粗糙、肌膚失去光澤度,看起來更顯老態。
▲人體長時間缺乏油脂,可能引起各種早衰症狀,看起來更顯老態。(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不要怕吃油!」廖欣儀提醒,油脂是人體必需營養素,只要選擇好油並適量攝取,就能維持健康。並分享3大原則聰明吃油:
1.適量攝取:根據國健署建議,依體型不同,成人每天應攝取4~7份油脂類,油脂一份為一茶匙(5克)烹調油,大約煎一顆蛋的油量,堅果一份如6顆杏仁、胡桃3顆、核桃2顆或南瓜子一湯匙,皆等同一茶匙油的份量,因此想吃水煮料理並非完全不行,記得搭配堅果以補足每日所需。
2.選擇好油脂:多選擇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亞麻仁油、橄欖油、苦茶油、芝麻油、芥花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另外,堅果含有Omega-3脂肪酸,又富含各種礦物質與維生素E,是不錯的油脂類。國健署建議,每日吃一個掌心的堅果,對健康有加成作用。
3.正確烹調法:高溫烹調法會破壞不飽和脂肪酸,引起油的變質,建議減少煎或炸的高溫烹調法,炒菜時不要將油鍋燒到太高溫,油溫超過發煙點後反而危害健康。建議可用「低溫烹調法」,如涼拌或用沾的方式,選擇堅果時也應挑選低溫烘焙的堅果,營養價值更能完整保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