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族瘋種菜「骨刺風險增」,醫點出「最傷腰椎」3動作。(圖/示意圖/記者洪聖壹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腰椎狹窄(俗稱「腰椎骨刺」)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長年姿勢不良或勞動造成,好發於4、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基隆長庚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昝文清表示,近年來診間觀察發現,許多人都是在年輕時就有腰雖背痛問題,但一直拖到退休後才發病,探究原因才知與許多人退休後喜歡務農、蒔花弄草有關。
「老年人若腰椎要好,千萬不要玩花草。」昝文清在今(4)日舉辦的腰椎狹窄記者會中表示,彎腰、深蹲、搬重物對腰椎都會造成極大負擔,「種菜族、盆栽族剛好全中了。」
昝文清表示,近年來有機農產品蔚為風潮,許多民眾退休後都喜歡把「開心農場」搬到現實中,但中老年族群若年輕時就因姿勢不良,偶爾出現下背、臀部及下肢痠麻等問題,退休後閒來無事,每天彎腰、搬盆栽,又會讓症狀加重,等到影響到行走能力才動刀,就需花更多時間復健治療。
▲腰椎骨刺主要是因第4至5節腰椎滑脫併椎管狹窄,需透過手術減壓。(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過去對於腰椎狹窄的標準治療為開刀植入人工支架、墊片或打入骨釘,傷口長則10至20公分、短則3至5公分,或有好幾個傷口,對肌肉韌帶關節等破壞甚大,術後還可能會出現植入物排斥衍生問題,造成術後適應不良,引發更難處理的持續性背部僵硬痠痛等症狀,甚至未來出現手術臨近節脊椎加速退化滑脫狹窄、再度壓迫神經等後遺症。
基隆長庚自2003年起為腰椎狹窄病患執行「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至2017年止共收治1500例病患,只需在腰椎處鑽不到1公分的小洞,就可透過內視鏡手術切除壓迫神經的黃韌帶,進行脊椎減壓,大部份患者術後即可下床行走,1至2天就可出院,也因脊椎結構完整未遭破壞,8成患者術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
昝文清提醒,家中長者若突然變得不愛動,且經常喊腿麻、走不遠,就要留意是否有腰椎狹窄問題,應儘早帶到醫院檢查,平時也可以在家自行保養腰椎,包括不要翹腳、久坐、彎腰等,每坐1小時就要起身舒展背部,才不會增加腰椎負擔。
▼昝文清醫師解釋脊椎構造。(圖/記者嚴云岑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