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感染腸病毒,會有口腔潰瘍,皮膚的水泡狀疹子的病徵。(圖/資料照,非文中當事人/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疾管署今(31)日公佈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為北部1歲多女童,7月中旬起陸續出現發燒、肢體紅疹、頻繁肌抽躍等症狀,送醫檢查確診為腸病毒引起的腦膜炎。防疫醫師黃婉婷表示,女童哥哥日前也確診手口足症,極有可能是遭哥哥傳染,所幸治療後病情改善,現已出院返家。
國內目前腸病毒疫情雖低於流行閾值,但今年共累積2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個案,為6年同期新高,其中9例為新生兒,感染型別分別為伊科病毒11型9力、腸病毒71型3力,克沙奇A4型克沙奇A4型、克沙奇B1型各2例,克沙奇A9型、克沙奇A16型、克沙奇B2型、克沙奇B3型各1例,另有1例同時檢出克沙奇A16型及腸病毒71型。
▲腸病毒重症創6年新高!(圖/記者嚴云岑攝)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近期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惟今年已出現52例腸病毒71型散發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
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提到,伊科病毒或克沙奇B型病毒為引發新生兒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腸病毒類型,可能透過產前母嬰垂直傳染、生產過程中接觸受病毒汙染的母體血液等傳染,,或出生後接觸腸病毒患者而感染腸病毒。
▲疾管署邀請新生兒科與婦產科專家說明新生兒腸病毒防護。(圖/記者嚴云岑攝)
新生兒感染初期不一定會以手口足症表現,但會有發燒、活動力下降、喝奶量變少等情形,未及時治療易演變成心肌炎、肝炎、腦炎、敗血症等重症。提醒民眾應留意新生兒的健康情形,特別是出生7天以內的新生兒,一旦有上述初期症狀,務必儘速送醫治療。
疾管署再次提醒,5歲以下幼兒是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避免接觸嬰幼兒等;如發現嬰幼兒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確保健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