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腰椎脫位下身癱,神經再生術讓她親自「走」上紅毯。(影/鄭宏志醫師提供、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年近30歲的鄧小姐,2011年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生車禍,第一、二節腰椎90%脫位,雖然在當地醫院做緊急減壓固定手術,依然造成癱瘓,一個月後回到台灣進行神經修復手術,再加上使用「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AFGF)」雞尾酒療法,約半年恢復大小便功能,經過5年多來每天8小時以上的復健,更恢復行走能力,8月更將親自步上紅毯,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
收治患者的神經再生醫學專家、北榮神經修復科教授鄭宏志表示,許多脊髓損傷患者因大量神經死亡,無法自動分泌足夠的再生因子,但北榮在過去研究中找到促進細胞再生的蛋白質「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只要通過專案申請的患者,就能免費接受治療,2007年起已陸續對300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2階段人體試驗,發現只要在黃金期做減壓手術搭配藥物治療,症狀都有程度不等的改善。
▲鄧小姐一開始只能穿鐵鞋走路。(圖/鄭宏志醫師提供)
鄭宏志提到,脊髓損傷是否能修復,取決於受傷嚴重程度與介入時間。鄧小姐回台灣進行神經修復手術時,就一併幫她注射AFGF,術後3個月與6個月,又分別注射1次,結果半年後她突然反應大小便功能回來了,經過1年神經傳導「通」到大腿,可以穿著鐵鞋扶著四腳枴杖行走,透過每天上、下午各4小時的高強度復健,花了5年終於找回下肢感覺,走路也不再向木頭人了。
「如果要做再生因子治療,一定要把握黃金期。」鄭宏志表示,脊髓損傷的2個月到半年內,是最好的修復時間,患者一定要在48小時內做減壓手術固定,雖然鄧小姐受接受手術時已過了2個月,但所幸脊神經只是「挫傷」而非斷裂,經過搶救還是有機會修復。
▲鄭宏志醫師指出脊髓神經修復比喻為匍匐前進。(圖/記者嚴云岑攝)
鄭宏志將脊髓神經修復手術比喻為匍匐前進,受傷的範圍越長,神經穿越屏障的機率就越小,「假如是20公尺的障礙賽,大部份人都可以爬過去,但如果是200公尺,就有點難度;2公里的話,大部份人都不想爬。」這也是為何脊髓損傷範圍過長的患者,不適合接受療程的原因。
鄧小姐笑稱,她恢復的是運動神經,但感覺神經遲遲未修復,雖然可以行走,「但感覺不到地面」,平時行走需靠輔具、外出多半還是坐輪椅;至於上廁所功能雖已恢復,但仍要靠導尿管等工具才能自行處理。但她樂觀表示,像是在家裡要拿比較高的物品,已可以站起來拿,「這麼說我還是比其他脊損患者好一點啦!」
▲鄧小姐恢復行走功能,日前還到北海道旅遊。(圖/鄧小姐提供)
鄭宏志表示,酸性纖維母細胞生長素目前仍在人體試驗階段,希望在3年後能夠問世,嘉惠更多脊髓病患,他很開心鄧小姐能親自步上紅毯,當天也會出席婚禮獻上祝福。
鄧小姐被問到另一半時害羞提到,是經朋友介紹認識,交往近2年決定步入禮堂。她對婚禮充滿期待,也表示當天會盡量減少輔具使用,「我可能左手牽著爸爸,右手扶著伴娘或伴郎,走向人生另一階段」。
▼鄧小姐將於8月親自走紅毯。(圖/鄧小姐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