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卻沒吃好!「外食族4大風險」中廣型肥胖、憂鬱症上身!

▲君品邀7家大馬特色小吃來台客座 吃百年華人美味不用出國。(圖/記者黃士原攝)

▲外食族餐餐吃進高油、高鹽的料理。(圖/記者黃士原攝)

文/ 陳俊旭

現代的台灣人每天都很忙。早上,還睡眼惺忪,父母親就匆匆忙忙把小孩送出門,自己也趕著上班。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一日三餐的內容,和以前早已大不相同。

上班族通常是在早餐店或便利商店隨便買個東西帶了走,很多人早餐不吃或只喝個咖啡,學起老美的壞習慣。中餐則吃個便當或叫碗麵匆匆打發。幸運的人晚餐可以回家吃,但大多數人通常要加班,所以也是隨便吃個麵或飯。學生族群也好不到哪裡去,現在的國小、國中、高中學生,放學後常要趕補習班、才藝班或安親班,三餐也幾乎都在外頭解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到底外食族都吃些什麼呢? 一般本土式早餐店賣的是:燒餅、油條、饅頭、包子、豆漿、蛋餅、飯糰、清粥小菜⋯⋯等等,早餐店或便利商店賣的是: 麵包、三明治、漢堡、茶葉蛋、黑輪、甜不辣、牛奶、奶茶、飲料⋯⋯等等。

午餐和晚餐則種類較多,常見的有:排骨飯、雞腿飯、蛋炒飯、燴飯、牛肉麵、榨菜肉絲麵、餛飩麵、水餃、蚵仔麵線、臭豆腐、碗稞、肉圓、滷肉飯、肉羹麵、自助餐、素食店、以及西式速食店的雞塊、漢堡、薯條、可樂⋯⋯等。

▲小吃,麵店,麵攤,餛飩麵。(圖/記者曹悅華攝)

▲餛飩麵、肉羹、大腸麵線都是台灣常見的小吃。(圖/記者曹悅華攝)

除了餐館與速食店林立,近幾年便利商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四處竄起。自二○○二年起,台灣已取代日本,成為全世界便利商店密度最高的國家。光是某一家超商在二○○三年,一年中就賣出七千萬個便當,可想而知,有多少年輕人三餐與零食是靠便利商店賴以為生。而便利商店的便當,為了製作方便與保鮮,不但完全沒有新鮮蔬菜,而且肉類多半以油炸為主,食物比例也不是很恰當,再加上用微波爐加熱,如此長期食用,雖然方便,但身體遲早會付出代價。

外食的四大問題

外食最大的問題,是食材的選購與烹調的方式,顧客無從插手。許多病死豬或病死雞,你認為會銷售到什麼地方去呢? 當然是某些貪小便宜的攤販。二十年前,廉價的自助餐館曾一度使用餿水回鍋油便是一例。至於食物的新鮮與否、是否添加對健康不利的化學成分,消費者完全被蒙在鼓裡,老闆也不一定會誠實告訴你。感官比較敏銳的人,可以分辨出食材的好壞,神經比較大條的人,只能自求多福,或找風評比較好的店面。

外食第二個大問題,是嚴重缺乏蔬菜水果。台灣的年輕女性便秘情況十分嚴重,許多人竟然一周排便不到二次,而且皮膚不好,這完全是纖維質吃太少所造成。只要每餐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是新鮮蔬果,通常排便就會順暢,皮膚就會變好,不必吃瀉藥或花錢買保養品。

沙拉,蔬菜,健康飲食。(圖/Pixabay)

▲缺乏蔬菜、水果的攝取,容易讓消化系統出問題。(圖/Pixabay)

外食的第三個問題,是營養比例失衡。大部分的外食,澱粉含量過多,纖維質極度缺乏,油質惡劣,蛋白質不是太少就是太多,如果再喝含糖飲料,就會讓問題更惡化。精緻澱粉吃太多了,中廣型肥胖與血糖不穩很快就會來報到。很多年輕人情緒不穩,甚至罹患憂鬱症,也是因為這樣造成的。

外食的第四個問題是零食。我發現,從二十年前開始,台灣的小胖子就一年比一年多,這是因為吃了太多高熱量零食的關係。另一個極端現象是瘦子也很多,這也是吃零食引起的。許多媽媽帶小朋友來給我看診,希望骨瘦如材的小孩能長壯一點。

我發現,這些小朋友除了少部分消化道有問題之外,大部分都是因為平時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與飲料吃太多了,導致三餐正餐沒胃口、吃不到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素,才會因此長不出肉。我的治療建議很簡單:只要停止一切零食與飲料的供應,煮一些好吃但健康的飯菜擺在他面前,到時候,生物的求生本能就會出現,問題也就會漸漸改善。

仔細想想,現在的小孩其實很可憐,從小深陷在「快感陷阱」裡,被甜食、糖果、蛋糕、油炸物的偏差快感所迷惑而不能自拔。我看待這個問題如同看待毒癮、酒癮、菸癮一樣,它們在大腦內的上癮機制也頗為類似。

本文摘自《吃錯了,當然會生病》/ 陳俊旭(自然醫學專家)/新自然主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